|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孔雀茎枯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菊科植物。一·为害症状:主要为害茎·枝。初在茎或枝上有灰色皮疹状突起,呈圆形或纺锤形,后突起裂开,露出黑色的分生孢子盘。皮疹的大小为1-3mm。生长期和生长期均有发生。严重时,茎·枝枯死,全株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影响观赏。
二·病原菌形态特征: 病原菌为Coryneum sp,属半知真菌。分生孢子分布于角质层或表皮下,呈散生或聚集状,呈垫状至杯状。分生孢子梗圆柱形,无色或浅色,有隔膜,基部分枝。孢子形成细胞呈圆柱形,浅棕色,以全壁出芽的形式产生孢子。分生孢子纺锤形或宽纺锤形至近圆形,棕色,直,弯曲或弯曲,具多个隔膜,表面光滑。
3·发病特点: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体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危害健株。分生孢子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萌发后经气孔侵入。
四·流行趋势:4-11月发生,多雨地区或雨季发病严重。
五·防治方法(1)培育抗茎枯病新品种。
(2)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水分滞留。
(3)重症区,发病初期喷25%苯菌灵环己嗪乳油8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剂500倍液和30%路得宝悬浮剂400倍液。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