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子上。病灶早期为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病灶,后期呈黑色至暗黑色,病健区界线明显。后期病灶中心变为浅灰色,并有黑色小点。严重时,病斑多数相连,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依次向上枯死,仅留上部2-3叶,其余病叶变黑脱落,影响开花。例如,菊花褐斑病(又称斑枯病)是各地盆栽和露地菊的常见叶病。有的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或黑褐色,上面长有黑色小点,为病原体的分生孢子器,如榆叶斑病。
发病规律真菌在枯叶或土壤中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越冬。可经风雨·灌溉和人为传播,从春季到秋季均可为害。秋季多雨,病害严重。高温高湿·植株过密·土壤连作,均有利于该病害的发生。 8-9月陆栽菊受害最重。土壤湿度高·排水不良·光照不足和植物生长不健康会导致严重的疾病。
防治方法及时摘除病枝·病叶,集中焚烧或掩埋,减少病菌来源。
加强栽培管理,整形修剪,使植株通风透光;盆土应每年更换新土。
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锌锌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3次次不断。 -4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