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是一年生攀缘草本寄生种子植物。园林植物因其寄生而受到危害,轻则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导致植物死亡。
症状与特点: 秧苗·花卉均可被菟丝子寄生。花苗受害时,枝条被寄生虫缠绕缩窄,长势差,树势下降,影响观赏效果,严重时嫩部和全株死亡。成株受害,由于菟丝子生长迅速繁茂,容易覆盖整个树冠,不仅影响花卉苗木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养分被菟丝子捕获,造成叶片变黄易落,枝条稍干,长势衰退。植株生长和观赏效果,严重者则导致整株死亡。
病原及危害特性:菟丝子属于菟丝子科,为菟丝子属双子叶草本寄生种子植物,危害园林花卉苗木的有日本菟丝子和中国菟丝子。
菟丝子寄生范围广,可寄生豆科·茄科·蔷薇科·无患子科等多科木本和草本植物。根退化,叶退化成鳞片,茎为黄色细丝,细长,多肉,缠绕在寄生植物的茎干上,通过吸器与寄主的维管系统相连,不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而且造成寄主运输组织的机械屏障,缠绕寄主的宿主身上的细丝体能不断的生长扩散。菟丝子用种子繁殖繁殖,花小,白色或淡红色,簇生,果实为蒴果,成熟开裂,有24粒种子。
Cuscuta种子成熟并落入土壤。休眠越冬后,在垂直年36月温度·湿度适宜时发芽。幼苗的胚根伸入土中,胚芽伸出土表,形成丝状的菟丝子,在空中来回旋转。当它遇到合适的寄主时,就会缠绕在它身上,并在接触点形成吸根,伸入寄主体内。吸管进入宿主组织后,部分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宿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从宿主体内吸收养分和水分。当寄生关系建立起来后,菟丝子就会脱离它的地下部分,茎会继续生长分枝,直至覆盖整个树冠。一般在夏末开花,秋季结果。
防治方法:防治菟丝子应采用人工根除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一)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苗圃·花圃管理,在菟丝子未发芽前中耕深埋,使其不能发芽出土(一般埋深3厘米以下不易出土); (2)人工铲除。在晚春和初夏检查苗圃和花园。一旦发现,应立即清除,或连同寄生损坏部分一起剪掉。因为折断的茎有发育成新植株的能力,所以必须彻底剪断。切下的梗不可随意丢弃,应晒干并焚烧,以免再次蔓延。在茜草多发的地方,应在种子未成熟前将其彻底清除,以免成熟的种子落地,增加垂直侵染源。
(3)喷洒防治。 5-10月用6%的草甘膦水溶液喷200-250次在菟丝子的树冠上,(5-8月200次,9-10月气温低时250次)。用药宜在菟丝子开花结籽前进行。也可用敌敌畏0.25公斤/亩,或芦宝1号1.5-2.5公斤/亩,或3%五氯酚钠,或3%二硝基苯酚来控制。最好喷2次,10天一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