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粗枝细干上常有四种特征性表现,可与生理性溃疡及其他肿胀病灶相鉴别。一是病部下沉变黑,如旧病部,有同心环状隆起;二是病部中心常有枯枝或枯芽,甚至成簇枯叶。三是在凹陷溃烂部位的对侧,必隆起肿胀,使病变部位的枝条弯曲呈纺锤状;四是凹陷处常有菌子实体。如果是老病部,病害发作的子实体常排列成同心环状。一旦发病,常年不断发展,以溃疡面梭形增生和同心环状隆起带症状更为显着。 8月底,病部开始出现1-4mm的真菌子实体,发育程度明显不均。幼者为白色球形,成熟者为橙黄色至黄色小圆盘(asci disc)。
主干上的症状与较粗的树枝相似,并且更明显。因为旧疮脱皮后永远不会愈合。发病多年后,由于病变部位周围不断增生,致使部位深深凹陷,形成空洞,常有大量树脂从空洞中流出,久而久之呈黑褐色。病树极度虚弱,常形成球形或偏心的树干。由于树干上的栓皮太厚,病后很少产生病原体子实体,虽然有时也产生,但数量很少。主干发病时与粗枝发病相同,病部常留有枯枝和芽。病后常引来次生害虫取食,加速脂肪流动,加速病树死亡。病部常被木腐菌侵染,在该部位形成木腐菌子实体。
病原体Lachnellula willkommii (Hart.) Dennis全称为Wechnellula willkommii,属于子囊菌亚门的一种真菌。成熟子囊盘漏斗状,直径1-4mm,厚0.3mm,无梗或具0.5mm短柄,子囊长圆筒形,115-1638-12m。子囊孢子短纺锤形或长椭圆形,单位细胞,无色,15-275-9m,在子囊内单排排列,萌发时常产生0-3个隔膜,子囊孢子分成1-4个室,室外均可产生胚芽管。侧花丝丝状,不分枝,155-1811.5-2.0m。这种细菌是一种在低温下生长的低温细菌。它通常以腐生菌的形式生活。它只能在树木变弱或受伤时感染伤口并引起症状。
病害特征兴安落叶松林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均可发病。过熟林·老树生长极弱,发病率高。在天然老树附近的人工林中发病率最高。病树多发生在寒冷地区山下洼地。无论是树冠上的粗枝,还是主干,发病部位多发生在西南。据此可判断该病与树木霜冻·晒伤有密切关系。昼夜温差大(11月和3月代岭昼夜温差超过45)造成的晒伤,不仅为病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也有助于病后的愈合。据实际观察,70%的病株以枯枝·枯芽为中心; 21% 集中在伤口上。因此,可以认为枯枝·枯芽和伤口是病菌的主要传染途径。
预防方法
(一)严格实施苗木·小树苗·小杆·原木检疫,防止病菌传播。
(2)因地制宜种植抗病树种。
(三)加强森林经营。
营造混交林,造林时避开霜洼地·沼泽地和易晒伤区,适当增加初植密度,增强树木的抗冻能力;繁殖和积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