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草白痂症状:在叶子上。最初,黑褐色小斑点发展成周边黑褐色·中心灰白色·直径24mm的病斑。病害多发生在下部叶片,严重时叶片卷曲枯死。病斑表面有深绿色霉斑。病原体CercosporazinniaeEllisetMartin为百日草尾孢,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侵染途径以菌丝块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也可在温室栽培的病株上越冬,成为初染源。病灶上的细菌也可以通过风·雨和园艺活动传播。百日草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发病适宜温度为22-28,相对湿度在85%以上。但在高温干旱·夜间结露的条件下,也易发生病害。此外,缺肥·缺水或大水漫灌·生长不良等也易发生病害。百日草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施足肥料,培育壮苗,防雨遮荫,定植后及时浇水,防止水涝。加强温室通风,降低湿度。及时移走病体。 2·化学防治前期,及时摘除病叶,然后立即喷药。可用1:0.5:200倍波尔多液加0.1%硫粉,或65%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50%镝800-1000倍液。百日草黑斑病百日草黑斑病又名褐斑病。全国各地都发生过。病株叶片变褐变干,花瓣收缩,影响观赏。症状: 叶·茎·花均可发病。叶片上先出现黑褐色小斑点,不久扩大成规则形状的大斑点,直径210毫米,红褐色。随着斑点的扩大和增多,全叶变褐变干。在茎上,病害从叶柄基部开始,纵向发展,成为黑褐色条纹斑点。花器官受损的症状与叶片相似,很快花瓣就会枯萎干涸。苗期,茎基部受害时,形成深褐色中心下垂的溃疡斑,病斑逐渐包围茎,使幼苗出现枯萎病症状。病原体:真菌Alternaria zinniae Pa-pe。侵染途径:真菌在病叶·病茎等残体上越冬。患病者也可能成为原发传染源。病菌通过风雨传播,并可以在百日草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感染它们。尤其在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防治方法: 1·选择布局合理的区域种植。栽植密度要适宜。避免连作。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侵染种子10分钟)。入秋后要集中销毁病叶和病茎,以消除来年的传染源。留出无病健康母株的种子。 2·用50%锌或代森锰锌5000倍液或80%新万生油湿粉600倍液喷洒。喷药时要特别注意在叶片背面均匀喷药。百日草花叶病(CMV) 遍布全国,常常导致植株矮小·退化并降低观赏价值。症状:发病初期,上部叶片稍有斑点,后期变为深绿色和浅绿色斑点。新叶上的症状更明显。病原体:引起百日草花叶病的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CMV。传染途径:本病毒病可通过多种蚜虫传播。黄瓜花叶病毒宿主范围广,百日草的生长季节也是蚜虫的活跃期。蚜虫与本病的发生有很大的相关性。防治方法:防治蚜虫和防治病害对百日草花叶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外,还应注意田间卫生管理,铲除病株,清除CMV的其他宿主,减少传染源。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