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杜鹃花叶肿病又称饼病。杜鹃幼嫩组织可受害,主要为花蕾·嫩叶和新梢。叶面先有淡黄色半透明圆形斑点,后变黄凹陷;叶背淡红色,肥大肿胀,然后隆起成虫瘿,虫瘿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灰白色粉末,像饼干一样。枯黄早落。严重时,叶柄病变是连续的·变形的和肥大的。新梢萌发时,顶端生出肉质的荷叶状叶或瘤状叶,干燥后收缩成囊状叶。花瓣受染后异常肥大,呈不规则的虫瘿状。花蕾受损,果肉变厚变硬。这些嫩叶和花芽被感染后异常肥厚·增粗,并长出大小不一的菌芽。花农称它为“布谷苹果”。直径3-12毫米,有的可达8-18毫米。全身覆盖着灰白色粉末,这是病原菌的担孢子和担孢子。最后,病部变成黑褐色并干涸。
病原体及发病机制:真菌。日本外担子白井。或E. Rhododendri Cram。这是一种担子菌。担子菌亚门·植物亚门·外担子菌纲·外担子菌纲·外担子菌纲。
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是发病高峰期。病原体的负担是在杜鹃宿主的表皮组织下形成的。成熟后破表皮露出,其上长出圆柱形担孢子,侵染传播。低温高湿易发生病害。月平均气温15-照不足,植株生长娇嫩,病害易传播。高山杜鹃最为严重。
防治措施: (1)发病初期症状未在发病部位形成白色粉末时,立即切除易感组织,集中烧灼。不要将病苗引入无病区。
(2) 发芽前喷洒2-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
(3)发病前喷0.5-1%波尔多液或80%锌500倍液,特别是抽叶时。发病时喷65%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5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