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羽病在我国广泛传播,为害多种花木。有26科40余种植物为寄主。被感染后,树势逐渐减弱,甚至死亡。早期发现核病易于预防和控制。
症状
根系受损,初有霉烂·腐烂现象,后扩展至侧根·主根。病害很大,缠绕着白色或类白色丝网状物,即发根素。后期,发霉腐烂的纸张软组织完全消失,外层软木层包裹在木质部外。病根基部有时形成黑色圆形菌核。 “灰白色或
灰褐色的薄绒布,这是菌丝膜,有时会形成小黑点,这是细菌的手囊。此时植株地上部分逐渐衰弱死亡。
病原
病原体是Axenic [Rosellinianecatrix (Hart.) Berl.],属于囊孢菌亚门和核目。无性期是DematoPhoranecatrix属半熟真菌。成熟菌丝体的一端膨大,然后分离形成圆形的厚垣孢子。无性期形成导管束和分生孢子,常在宿主完全腐烂后产生。菌核在腐烂的木质部中形成,黑色,近圆形,直径约1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
感染途径
病原体以菌丝体·类根茎或真菌的形式与病根一起在土壤中越冬。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营养菌丝从幼苗或根状索中长出,首先侵入新根的软组织,受损的细根软化腐烂直至消失,然后逐渐向粗根延伸。此外,病根和健康根也可以通过相互接触传播疾病。远距离传播是通过病苗的传播。这种真菌可以攻击多种树木。
预防方法
1·选剪无病苗育苗运输时,应严格检查,淘汰无病苗,选择无病壮山进行园艺。若认为苗木有病,可在定植前用10%硫酸铜溶液或20%石灰水·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泡1小时。也可用47的温水浸泡40分钟,或用45的温水浸泡1小时,以杀灭幼苗根部的菌丝。
2·人工挖沟在发病病例或发病区外挖1米以上的深沟进行封锁,防止疾病向周围蔓延。
3·病树治理,蚕除病林。
4·加强管理,注意排除积水;合理施肥,氮·磷·钾肥要按比例施用,尤其要注意氮肥不偏施,钾肥适当增施;合理修剪,加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5·苗圃轮作城市病苗圃宜与木本作物平铺或轮作,56年后可继续育苗。 (顾元元)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