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直,树冠圆,四季常绿,花期香气浓郁。是我们喜爱的传统园林花木,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桂花叶斑病是桂花叶片上发生的各种斑点病害的总称,如褐斑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引起早期落叶,削弱植株生长,影响观赏价值,降低桂花产量,造成经济损失。 1 桂花褐斑病1.1 症状受害叶片初起出现褪绿的黄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病斑,或受叶脉局限形成不规则形病斑。病斑呈黄褐色至灰褐色,周边有黄色晕圈,直径2-10mm。发病后期有黑色霉变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1.2 病原菌及发病特点桂花褐斑病的病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丝霉亚门·多孢菌亚门和尾孢亚门。精子棕色,近圆形;分生孢子梗在其上成束生长,淡橄榄色,不分枝,很少横隔;分生孢子扁棒状,近无色至淡橄榄色,直或微弯曲,大小15-582.8-3.7m。 4-10月发病,老叶重于新叶。真菌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次年初为传染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气流和水滴传给健叶,引起侵染。 2 枯斑病2.1 症状病菌多数从叶尖和叶缘侵入,初为淡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大病斑。使全叶干燥至1/3~1/2。病斑呈灰褐色至红褐色,边缘呈亮红褐色,有时卷曲而脆。后期病部产生许多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2.2 病原菌及致病特性桂花斑病的病原菌有半知菌亚门·腔菌纲·球形菌纲和毛竹纲。分生孢子梗呈近球形,有孔,直径100-150m;分生孢子长圆形至近纺锤形,无色,单细胞,大小为6.0-9.51.8-2.5 m。该菌的生长温度为10-33,最适温度为27。该病多发生在7-11月。真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植株生长较弱的环境中,发病严重。 3 炭疽病3.1 症状病叶初起出现小的褪绿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半圆形或长圆形的病斑。病变呈浅棕色至灰白色,边缘有红棕色环。后期病部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受潮时病部出现淡粉色粘孢子簇。 3.2 病原菌及发病特点桂花炭疽病的致病菌属于半知菌纲·腔菌纲·黑霉目和炭疽菌纲。分生孢子梗褐色或黑色,直径100-300m,圆盘上长有数根刚毛;分生孢子梗圆柱形,12-214-51 m;分生孢子圆柱形,生于叶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大小111846m。 4-6月发病较重,真菌以分生孢子在病叶上越冬,借风雨传播。 4 防治方法4.1 减少传染源盆栽桂花应及时摘除病叶,秋季彻底清理病叶,集中焚烧,以减少或消除初期传染源;重病区苗木出圃时,应用1000倍高锰酸钾浸泡消毒。 4.2 园林技术措施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土壤积水,增施腐殖质肥和钾肥,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控制病害发生。 4.3 药物防治发病早期及时用药。褐斑病可用1:2:200倍石灰波尔多液·50%本莱特1000-1500倍液喷洒;枯萎病可用65%锌500倍液或40%多菌灵600-800倍液多药液喷洒防治;可用5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双600倍液喷洒防治炭疽病。药物应交替使用,连续防治23次,效果更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