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 23:09 作者:李先生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缘和叶尖出现草黄色湿性病斑。病健交界处有淡褐色圆形或长椭圆形至长形病灶,与静脉平行。症状在老叶上尤为明显。叶缘和叶尖病斑长713厘米,宽12厘米。严重的病斑长13 至15 厘米,并有褐色斑点。叶片病斑陆续扩大,变成棕黄色斑点。受影响,降低观赏价值。
病原及发生规律本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叫做尾孢的微生物,它在发病部位或病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夏季,分生孢子产生并通过风雨·空气和泼水传播,可发生多发。感染和再感染。湿度大时易发病,苗期至成株伸长期均可发病。细菌发芽的最佳温度为25至28C。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菌的繁殖·传播和侵袭。春夏多雨·地势低洼地区易生病。珠三角地区4-9月发病严重。夏秋季节高温干旱,突如其来的雷雨天气或台风风暴,极易导致严重发病。
防治方法(1)保持田间和盆土湿润,夏秋季注意排水,增施磷钾肥和复合肥;冬季要控水施肥,最好湿润,促进休眠,喷水杀灭病菌,或剪除病害枯叶,集中焚烧。 (2)发病初期喷施防治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硫磺悬浮剂6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粉剂800 1000倍液50%万宁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万宁+37%威尔特里克可湿性粉剂(1:1)800~1000倍液70%百菌清+40%代上乐(1:1)可湿性粉剂,交替喷施34次,78天喷一次,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