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杜鹃常见病虫害与防治

2024-04-30 20:59 作者:李先生  

黑斑杜鹃

杜鹃花黑斑病又称褐斑病,是杜鹃花常见的多发性叶斑病。发病后叶片形成黑点,逐渐干枯脱落,直至植株死亡。该病害主要为害杜鹃花的叶片。它被杜鹃花尾孢菌感染。真菌开始出现几个褐色斑点。随着斑点扩大,病斑相互相连,形成灰褐色菌丝体。受害叶片从叶柄开始,由绿色转为棕黄色并提早脱落,严重时会影响杜鹃花的生长和观赏价值。真菌在叶片或病株上越冬,孢子随风传播。

该病的再发期一般在高温高湿季节,冬季在温室内也有发病。一般较弱的植株·幼苗·较低的叶片·通风条件较差的植株和西杜鹃(与杜鹃花相比)较重。根据发病规律,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一)加强栽培管理。栽培杜鹃花的盆土以腐叶土为宜,浇水PH值在4.56.5之间,浇水基质以干湿为主,经常施一些腐熟的稀薄有机液肥,以防促进健壮植株生长,增厚叶片,提高抗逆性,盆栽杜鹃应放置在通风处,夏季应遮荫·防潮·防积水。病叶应及时摘除烧毁,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同时加强病虫害检疫。

(2)化学防治:花后及时喷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300倍液。此外,可定期喷洒预防,可将保护性杀菌剂与防霉剂混施。如Polymer M大生45可与克沙德交替使用,效果良好,或1:1:150波尔多液每周喷2次;雨季每10天喷1:1:100波尔多液,连续喷34次。

杜鹃花黄化病

杜鹃花黄化是一种非传染性病害,是杜鹃花栽培中的常见病害。植株患病后叶片变薄·褪绿·变白,故又称萎黄病。新叶明显缺绿。当新芽的叶子变浅,叶肉变黄时,叶脉仍是绿色的。此时一般诊断为缺铁症状,多发生在碱性土壤和用碱性水浇花的地区。病叶出现后,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轻者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价值,重者造成植株死亡。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可结合灌溉,浇硫酸亚铁液,叶面喷施0.5%硫酸亚铁液,使植株叶片逐渐返绿。

杜鹃红蜘蛛

雌成虫长约0.3毫米,暗红色,近椭圆形,背部隆起,有4对暗红色腿;雄成虫长0.25毫米,楔形,扁平,鲜红色。一年可发生多代,成虫在植株根部越冬,主要为害叶背面叶柄附近的主脉。 6-7月高温·少雨·干燥天气重现快,出现次数多。破损严重时,破损处烧焦脱落。

防治方法:人工防治,4月后要经常检查,发现个别叶片有红蜘蛛,及时对叶片进行驱虫烧毁。有条件的可人工投放瓢虫·草蛉·蓟马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果叶螨较多,可进行化学防治,如喷40%三氯杀螨醇8001000倍液,对成虫·若虫·幼虫和卵均有很强的杀伤力,只要喷洒均匀,效果不错。

杜鹃蚋

杜鹃网虫,又名杜鹃军虫,小臭大姐。成虫体长约3.5毫米,呈黑褐色,翅上布满网状心悸。前翅略呈矩形,静止时;翅膀上的深棕色斑纹形成一个“X”。若虫与成虫相似,但体嫩无翅,长约2毫米,卵长0.6毫米,卵圆形,乳白色,产于中脉及较大脉中,初产时淡绿色,后转浅黄色。

一年34代,成虫于10月中下旬在树皮和地缝中越冬,次年45月开始迁徙,取食叶背,为害. 1·若虫聚集在叶背主脉附近,吸食叶汁,分泌物形成大片黄褐色锈斑。严重时叶片发白,引起早落,影响杜鹃花的生长和开花。

防治方法:(1)入冬后,清除花木附近的落叶和杂草,深埋或深烧,消灭越冬成虫。 (2)化学防治,5月越冬成虫和第一代若虫出现后,喷80%敌敌畏乳油或50%螟松乳剂1000倍液,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次。也可以用3%的呋喃丹每盆埋5克左右,效果也很好。

杜鹃蚯蚓和蛞蝓主要为害根部。有时,蛞蝓也会伤害叶子。培养所用培养基应经高温灭菌,以杀灭虫卵。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蒲包花育苗法 下一篇:紫藤潜叶细蛾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