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30 08:32 作者:李先生
(一)农药选择误区
他们只认可农药商品名的美誉度,却不了解其性能特点。由于我国农药还处于仿制阶段,农药的研制难度越来越大,新品种越来越少。农药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病虫害抗药性增强,药效下降,人们热切期盼新农药的出现,尤其是片面追求名声不佳的品种。为此,一些企业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在农药名称上大做文章,取了一些与农药无关的名称。这些含糊不清的农药名称给人们选择农药和合理使用农药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二)片面追求速效
大多数使用者对药剂的速效性要求高,而难以接受药剂的缓慢作用。但是,农药使用后,其药效的发挥需要一个过程。一般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药效较快,而特异性杀虫剂药效较慢。因此,拟除虫菊酯及含有拟除虫菊酯的混合物受到青睐,甚至被滥用,造成耐药性。病虫害防治应以田间调查为指导,根据田间情况确定是否需要防治。一般害虫在幼虫期对农药比较敏感,三龄幼虫以后就很难防治了。植物病害在初发时也能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人们在生产中往往很难抓住这个防治的最佳时机,在病虫害危害严重时使用农药进行急救,是一种被动用药。
(3) 使用方法不当
有些人发现单一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便盲目地将几种药剂胡乱混用,甚至混用几种混用。效果不理想或对作物造成严重药害,或延误防治时机。
农业病虫害防治强调对症施药,方法得当。对病虫害发生的危害部位要选择合适的方法。目前玉米田使用苗前除草剂,往往因用水量不足,农药难以在土壤表面形成包膜,降低了药效;防治蚜虫应在叶背喷药,仅喷叶面不能控制其危害。喷洒辛硫磷等光降解剂宜在傍晚进行。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