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13:51 作者:李先生
米象是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是国家输入性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那么如何治疗米象,又有哪些防治措施呢?
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
米象属于鞘翅目象鼻虫科。成虫:体长2.8~3.2毫米,体壁褐色,密被灰绿色鳞片,喙短而宽,末端有灰白色刚毛,前胸和背板上有明显的肩突,背上从背板中部至鞘翅末端1/3处有黑色鳞片,形成明显的坛状黑斑。鞘翅长宽比为1.51,有6条纵条纹。鞘翼不能覆盖臀板。
3.足基底部的鳞片呈黄色,足内侧胫骨段两内侧各有1排泳毛,跗骨为3和2等宽。雄虫后脚胫无前尖突,尖突短而粗,深裂分叉。雌虫的尖突单一,长而尖,具前尖突。
幼虫:白色,无足,褐色头,共4龄。腹节2 ~ 7背部分别有一对钩状呼吸管。瓣膜位于管内,4龄虫体长约8毫米。蛹:白色,大小和形状与成虫相似。生活在土茧中,土茧呈灰褐色,近椭圆形,直径约5毫米,附着在根部。
稻水象甲的危害性
稻象甲主要危害水稻和稗草。成虫喜食稻叶,有明显的返青习性。它们大多沿叶脉方向吃尖部·边缘或叶间的幼叶叶肉,离开表皮,形成一条长白斑,宽约0.09厘米,长短不一,一般不超过3厘米。整个斑厚薄均匀平直,两端平坦,偶尔因厚薄不一致而弯曲,两端不平整(尤其在幼稻叶片上)。
造成水稻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幼虫对根系的伤害。水稻根系密集,幼虫在根内或根上取食,根系被蛾类蛀食,变黑腐烂,导致断根·漂苗或影响植株生长发育,造成减产。该虫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在10% ~ 20%,严重的田地减产50%。
稻水象甲防治措施
1.防治指标:目测发现单只成虫或幼虫,立即进行防治。
二·防治技术措施
1.加强疫情监测。乡镇(街道)要组织人员加强苗场·田块普查,发现疑似虫情和症状立即上报区农委。
2.农业防治:选择生长势强·抗虫或抗虫的水稻品种。田间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3.物理防治:利用太阳频率振动杀虫灯诱杀成虫。
4.生物防治:在发生疫情的田间,采用“稻鸭共育”模式,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等。)被用来控制成年一代。
5.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稻水象甲的重要技术措施,具有快速·高效的优点。施药范围包括苗场·田间及周边的田埂·坡地·沟渠等危险场所和越冬场所,施药要周到,不留死角。
把握施药时间,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防治的适用时间为上午9:00—10:00或下午16:00—18:00。
选择农药:按照“农药减量行动”的要求,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每亩用10%醚菊酯悬浮剂80-100克,苗期每亩用水30公斤,田间每亩用水50公斤,喷洒均匀。
每亩用20%丁硫克百威(好冬)乳油50毫升,苗期每亩加水30公斤,大田期每亩加水50公斤,喷洒均匀;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10克。
苗期每亩30公斤水,大田期每亩50公斤水,喷洒均匀;每亩用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道腾)悬浮剂45毫升,苗期每亩用水30公斤,田间每亩用水50公斤,喷洒均匀。
加入40-60毫升24%氰氟虫腙悬浮剂(AFADI)双包(AFADI 15毫升专用助剂5毫升)
稻象甲很可能随着稻种·稻秆·稻谷·稻壳·稻秆制品和车辆传入各省。所以如果你不注意它,它可能会进入稻田,危害农作物。因此,农民必须搞清楚如何对待稻水象甲,如何防治,才能更好地应对稻田可能带来的危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