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11:36 作者:李先生
夏玉米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病害,褐斑病就是其中之一。玉米褐斑病是玉米上的一种主要病害。怎样才能减少玉米褐斑的发生?玉米褐斑的成因是什么?玉米褐斑吃什么药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发病症状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一种严重的叶部病害,在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以叶片和叶鞘交界处的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是白色至黄色的小斑点,逐渐变成褐色或红褐色,圆形或椭圆形,鼓起成水泡,有时变成不规则的斑点。病斑附近的叶子组织通常是粉红色的。后期病变表面破碎,散在褐色粉末。叶部分破碎,叶脉和维管束保持丝状。茎上的病斑多发生在节间附近,在风中容易塌陷。
发病原因
土壤和病组织中有褐斑病菌;首先,高感品种连续栽培时,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每年增加5 ~ 10倍;其次,在施肥方面,将带有病残体的秸秆还田,施用未完成的粪便堆肥或带有细菌的农家肥,使细菌扩散到田间,导致菌源数量相应增加;2.玉米5 ~ 8叶期,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片颜色变黄,出现肥料流失现象,玉米抗病性下降,这些都是引起褐斑病的主要原因。3.气温高,湿度大。一般在夏玉米区,如果6月中旬到7月初阴雨天多,雨量大,容易发病。
发生规律
玉米褐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其病原为玉米节杆菌(Arthrobacter zeamabilis),属于鞭毛虫亚科。病原菌以休眠的孢子囊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第二年通过风雨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当遇到适宜的条件时,它萌发并产生大量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在叶片表面的水滴中游动,形成侵染丝,侵入玉米的嫩组织。玉米生育中后期阴雨天多,特别是高湿高温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低洼地和连作地病情严重。
玉米褐斑病用什么药治效果好
早期预防。在玉米4 ~ 5叶期,每667平方米喷施25%三唑酮1000倍或25%戊唑醇1500倍,可预防玉米赤星病的发生。
及时预防和治疗。玉米初发病时,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剂喷洒。为了提高防治效果,一些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水溶液等。可适当添加到药液中,配合追肥,从而控制病害蔓延,促进玉米健康,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目前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洒药剂应进行2 ~ 3次,间隔7天左右。如果喷洒后6小时内下雨,应在雨后喷洒。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