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 07:26 作者:李先生
蔬菜生产中,由于环境封闭,落花落果现象严重,无法实现提前上市的目标。因此,菜农经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保护花卉和水果。但是,我们不知道,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药害后果,那么如何预防温室大棚中调节剂的药害呢?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温室调节器的控制方法。
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蔬菜的伤害
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的常见伤害有两种:葫芦使用乙烯利引起的幼苗皱缩畸形,特别是生长点皱缩畸形;当茄子类蔬菜使用生长素(尤其是2,4-D)时,叶子甚至生长点都会萎缩或出现蕨类病毒症状。
2.与病毒病和螨虫危害的区分
在田间,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通常大面积或整棚发生,而病毒病多在田间零星发生,一般不会成片发生。螨虫为患多发生在病心,棚内多处发生。如果全棚出现叶片皱缩·变形等问题,可先排除病毒病,再观察考虑螨虫危害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
3.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原因
如果果实附近的叶子蘸花后卷曲·变硬·发黑·变绿,多半是蘸药浓度过高或蘸药过多所致;如果生长点的叶片卷曲·起皱·变形·生长缓慢,多半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积累中毒所致。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虽然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已经存在,但正常的植物生长掩盖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的现象,所以在晴天症状不易被察觉或较轻。但连续阴雨天气后,当植物无法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时,根系吸收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植物中毒的症状就会在这个时候凸显出来。
4.大棚调节剂药害防治方法
预防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毒,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正确浓度·使用方法和使用部位。例如,就西葫芦而言,使用乙烯利可以促进主蔓提早开雌花,但使用时期必须是4~6片真叶,过早使用容易发生药害。乙烯利常用浓度为150~250 mg/L,但应根据苗木质量和使用温度适当调整。温度高的话要降低浓度,质量差(长势弱)的苗也要降低浓度。
茄果类蔬菜中使用2,4-D容易引起药害。预防方法是掌握使用浓度,在使用过程中根据植物的生长势和温度进行适当调整。同时,要避免同一朵花的重复处理。为了防止反复花斑,可以在药液中加入红色染料作为标记。
需要试验确定合适的浓度,然后大面积推广。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果与其浓度密切相关。如果浓度太低,就不能产生想要的效果;浓度过高会破坏植物正常的生理活动,甚至伤害植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效应远比一般农药复杂,同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作物间浓度差异很大,且与作物生长有关。对于长势旺盛的作物,缓凝剂的浓度可以高一些,如果仍无法抑制长势,也可施1~2次。对于生长一般的作物,缓凝剂的浓度要低一些,一次就够了。长势不好的作物不需要延迟生长,所以不需要施用生长延缓剂。
使用时注意气候条件:目前使用方法多为叶面喷施,植物可通过气孔吸收药液。低温叶片吸收慢;温度过高时,药液中的水分容易蒸发,可能导致过多未被吸收的药物沉淀在叶面,对组织有害。在干旱气候下,应降低施用浓度;相反,在雨季施用时,应适当增加浓度。申请时间应该是10:00-16:00左右,确实是
施用部位和方法要正确: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应根据施用目的和功效原理确定处理部位。例如,如果用2,4-D来防止花和果实脱落,就需要给花施用化学物质来抑制脱层的形成。如果用2,4-D处理幼叶,会造成危害。
在生产中,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灌溉肥料中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时,尽可能减少这类肥料的施用量,可以改善土壤环境,维护根系。
以上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防治温室调节剂的药害。谢谢大家的参考和支持。如果遇到其他自己解决不了的农业问题,可以来找我们,寻找科学的答案。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