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 13:45 作者:李先生
水稻病毒病主要是由叶蝉和白背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稻农要警惕水稻病毒病的流行,坚持“农业防治,切断病毒源,病虫害防治,控苗保田,加强早期预防,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预防原则。
下面介绍几种水稻病毒病。有什么症状?如何有好的控制效果?希望能帮助你快速识别病毒性疾病的症状,早用药,早防控!
水稻病毒病的种类症状
1·黑条矮缩病: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全称被群众称为“何工”。病源为黑条矮缩病毒,是近年来发现的新病毒种,其传播媒介主要为白背飞虱。黑矮病的症状特征:病株保持青色。
2·橙叶病:
病原体为拟杆菌,简称MLO,传播媒介主要为叶蝉科。橙叶病症状:先从叶尖向叶基或叶缘向中脉扩展,然后全叶变橙。
3·黄矮病:
又称黄叶病·暂时性黄化病,病原为水稻黄矮病毒(RYSV),其传播媒介主要为灰飞虱。黄矮病症状:病叶与茎的夹角增大,病株严重矮化或丛生。农民们戏称他们为“扫帚头”。
4·条纹叶枯病:
病原为水稻条纹病毒,其传播媒介为灰飞虱。条纹叶枯病的症状特点:在同一丛草中往往有病株和健株。
5·黄萎病:
病原体为类支原体生物(简称MLO),传播媒介主要为黑尾叶蝉。黄萎病的症状:心叶先变黄,然后叶鞘变黄,最后全株褪色变黄。
水稻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清除杂草。
秧田·田间杂草要用除草剂或人工清除,减少稻飞虱的寄主和毒源。
2·推广防虫网覆盖育秧。
即播种后,用40目聚乙烯防虫网覆盖整个秧田,防止稻飞虱迁徙到秧田传播毒物。
3·种子处理。
用于抗病毒·治虱·浸种的药物有毒氟磷·菌必克·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等。
具体方法可如下:菌必克20克,10%吡虫啉10克,水8公斤;浸泡8小时以上,加速发芽24小时以上,然后播种。
4·药剂防治(“治虱防矮”)。
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时期的防治工作:一是苗期:秧苗的水稻叶片开始展开,直至拔苗前3天,视情况喷洒“送婚药”。二是本田期:水稻移栽后15 ~ 20天。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