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 13:14 作者:李先生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对水稻产量危害很大。一旦感染,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或多或少的降低产量。那么,稻瘟病是怎么发生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
稻瘟病发病原因
1·施肥不当
水稻生产中,偏施氮肥或过量施氮肥导致叶片过嫩,水稻长势旺盛,封育早,贪青稻苗,抗病能力弱,容易引起稻瘟病。
2·种植品种不当
不同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的能力不同。一般粳稻比籼稻更易患稻瘟病,晚稻比早稻更易患稻瘟病。即使是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侵染能力也不同。
3·稻田水分管理不当
深水水田长期灌溉不排水;
漏水管理不好,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缺水;
直接利用冷泉水灌溉山区农田。
稻瘟病发病规律
该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稻秆和水稻上越冬,次年经风雨传播到寄主上形成中央病株,由其形成的分生孢子可再侵染。中温高湿·雨·雾·露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 ~ 28,孢子形成的最适相对湿度为90%以上,孢子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 ~ 28。孢子萌发需要6 ~ 8小时的水分。只有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才能形成附着胞,产生侵入丝,侵入丝可以穿透水稻植株的表皮,在细胞间扩散,以摄取养分。连续阴雨,日照不足或晴天或雨天,或早晚有云或露水的情况下,病情迅速扩大。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