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5 12:38 作者:李先生
如果在施药过程中不注意细节,往往会造成药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如呼吸·光合作用或蒸腾作用。
植物毒性的分类
1.施药后短时间内出现急性药害症状,如叶片出现斑点·穿孔·焦虑·失绿·畸形·落叶等;果实上可产生果斑·锈斑甚至落果;种子发芽率低或无芽,根系发育异常;植物生长迟缓·矮化·茎扭曲等。严重的药害甚至会导致整株植物死亡。
2.慢性药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表现出症状,如营养不良·生长抑制·矮化等,可能延迟花芽形成或降低结实率。
3.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或其分解产物引起的残留植物毒性,如分解缓慢的有机氯农药和含金属离子的农药。
发生因素
1.农药因素:油剂·乳剂容易造成药害,其次是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此外,农药产品质量差也可能造成药害。近年来,由于害虫抗药性的发展,施药浓度不断提高,次数也不断增加,这是目前农药药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2.植物因素不同植物对农药的敏感性差异很大。一般植物在萌芽期·苗期·开花期对化学物质比较敏感,容易发生药害。此外,气孔小的植物不易发生药害,蜡质叶片厚·细胞壁厚的植物抗药性强。
3.环境因素:高温会增强农药的化学活性和植物的新陈代谢,化学物质更容易侵入植物组织,引起药害。例如,温度越高,石硫混合物挥发的气态硫越多。虽然防病效果好,但是药害的可能性也很大。湿度有利于化学物质的溶解,入侵植物会造成药害。比如波尔多,在雾天·雨天施用容易引起药害。此外,有机质少或沙性强的土壤容易发生药害,壤土和粘土次之。
预防的
1.在合理使用农药之前,你必须了解农药的性质,如剂型·有效成分和控制原则。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情况,避免在植物对化学物质敏感的芽期和花期施用农药。详细调查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发育阶段,及时用药。
2.检查杀虫剂的质量。施药前要鉴定农药是否失效,如乳油农药是否分层·沉淀·絮凝。如果上层有浮油,下层有沉淀物,用力摇晃药瓶,使农药静置一小时;如果还是分层,证明农药已经变质失效,不能再次使用。取少量可湿性粉剂,轻轻撒在水面上。如果一分钟后农药还不能溶解在水中,说明已经变质失效。
3.用施药浓度稀释农药,使其达到合理的浓度,既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又不会造成危害。通常每种农药的稀释倍数都有一个范围,在稀释倍数和稀释倍数之间选择中间浓度为宜。
4.考虑到植物对化学品的敏感性,有必要避免在敏感植物上使用药物。
5.气象因素施药应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避免中午高温施药。对无特殊要求的农药,施药时间为上午8时至10时,下午4时至6时。
6.喷洒技术一定要均匀周到,避免局部叶子喷洒过量。选择合适的喷涂设备。注射剂量要严格计算,不得使用原液。施用颗粒剂后,应给根部浇水和稀释。
7.增加土壤水分当天气干燥,植物缺水时,施药前灌溉是防止药害的有效措施。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