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4 01:01 作者:李先生
无公害茶园使用农药的绝招
一·茶园农药使用现状及问题。
(一)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
目前茶园病虫害发生依然严重。病虫害种类繁多,其中常见的茶树病虫害有40多种,常见的茶树病害有30多种。每年病虫害给茶树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一般减产10 ~ 20%,茶叶品质明显下降。
主要害虫种类:
1.吮吸汁液的害虫,体型很小,都有刺状或锉状口器。将口腔针插入组织,吸收汁液的危害,使芽尖萎缩,叶片变色,组织变粗或生锈,叶片脱落,生长停滞。有些会引起煤病。主要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介壳虫(长柄尾孢·椰子尾孢·樱花尾孢等。)·螨(茶橙瘿螨·茶瘿螨等。)·茶蚜·蓟马等。
2.食叶害虫。食叶害虫都有咀嚼类口器,直接导致茶叶减产。主要种类有:尺蠖(茶尺蠖·桐尺蠖·茶银尺蠖等。)·毒蛾(茶毛虫·茶黑蛾)·刺蛾(扁刺蛾·茶刺蛾等。)·瘿蛾(茶蛾·大蛾)
(2)无公害茶园农药品种少。
过去茶园常用的农药,如噻嗪酮(优乐得),对多种吸汁害虫,如小绿叶蝉·黑刺粉虱·介壳虫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溴虫腈对茶橙瘿螨等害螨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但近年来欧盟制定的茶叶中噻嗪酮和溴虫腈的残留标准很低,为0.02mg/kg。因此,在正式标准制定之前,溴虫腈的使用暂时停止。目前茶叶生产中已禁用氰戊菊酯和乐果,还缺乏相应的替代品种。
农药种类少,杀虫谱不广。一般对鳞翅目等食叶害虫有效,特别是对小绿叶蝉和茶螨缺乏生物农药或植物农药。有机茶园缺少的农药品种。
(三)农药残留水平总体大幅下降。
但在2004年,仍停留在2003年的水平。以氰戊菊酯为例,1999年茶叶样品平均超标率确定为80%,2003年和2004年下降到18%。
二。相应措施
(1)加强病虫害综合治理。
1.改善茶园环境,充分发挥茶园的自然控制能力。
茶园是害虫和有益生物的栖息地。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为有益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如在茶园周围种植树木,有利于茶园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茶园的自然控制能力和良好的生态条件,是实现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前提。
2.坚持农业控制为基础,加强生态控制。
(1)选择抗虫品种。
不同的茶树品种对各种病虫害的抗性程度不同。人们可以通过选择·杂交和定向育种来加速这一性状的稳定和利用。选择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强的无性系。
合理拣选
茶树新梢是多种芽叶病虫害的食物和产卵地,及时合理采摘可明显抑制叶蝉·蚜虫和螨类。
(3)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如增施磷钾肥,通常会增强茶树对病虫害的抵抗力,而增施有机肥会减少茶螨的发生。但部分施用氮肥会促进茶螨和茶叶病害的发生。
(4)茶园种植
茶园耕作可将越冬害虫(如尺蠖·蛾·茶象甲)埋死在表土和落叶层;同时可以将深层土壤中的越冬害虫转到土壤表层而死亡。
蜀志清源
秋季修剪可以去除病虫枝和细嫩枝,去除树的芽·囊和病叶。地表去叶可以改变生态环境
昆虫病原体近年来有了很大发展。比如球孢白僵菌用于防治茶象甲;利用子囊菌和粉虱拟青霉防治粉虱等。
昆虫病原苏云金芽孢杆菌已工业化生产成BT制剂,广泛用于防治茶树上的茶毛虫·茶卷叶螟等鳞翅目幼虫。
从茶树上分离出81种昆虫病毒,包括45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和24种颗粒体病毒。春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和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已在茶叶生产中推广应用,防治效果达80%以上,持效期2年左右。
(2)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的利用和保护
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瓢虫·草蛉等。对蚜虫·叶蝉·介壳虫等有很强的控制能力。德氏钝绥螨和四爪螨等捕食性有益螨能控制山楂叶螨。此外,还有鸟类·青蛙等天敌。寄生天敌包括寄生蜂·寄生蝇等。例如,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茶卷叶螟。但由于天敌饲养繁殖的复杂性,尚未达到生产规模。当前应加强对天敌的保护,以充分发挥其对害虫的天然控制作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