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2 15:52 作者:李先生
一种农作物杀虫剂,使用时有很好的杀虫效果。然而,随着剂量的增加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耐药性增加的案例不断出现。
突出的是顺式氰戊菊酯,也就是80年代广告中经常使用的“正义莱佛士”,很快就无法伸张正义了,因为即使药物的剂量或浓度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也无法杀死害虫。事实上,这是因为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即耐受杀死正常种群中大多数个体的剂量并在其种群中发展的能力。
事实上,在自然害虫种群中,存在着对农药具有不同敏感性的个体。其实农药的施用过程就是农药在昆虫种群中发挥选择作用的过程。每使用一种杀虫剂,都会留下相对抗药性的个体,杀死相对敏感的个体,或多或少会增加害虫群体的抗药性水平。
(1)抗药性产生与害虫及其生活习性有关。生活史短,每年繁殖多代,接触农药的机会多,螨类·甲壳类·蚜虫·蚊子等害虫容易产生抗性种群;
(2)一种害虫对一种杀虫剂有抗性,通常对同一类型的其他杀虫剂有抗性;不同杀虫机制之间不易发生这种相互作用;
(3)同一种农药连续使用次数多或处理浓度高,抗性形成快,反之则较慢。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通过合理用药来预防或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增加。因此,建议采用包括育种·推广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发展生物和物理技术在内的综合防治策略,尽量减少化学防治的次数和剂量。其次,应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混合使用,轮换和镶嵌施用。
三是提高施药技术,如对症用药·适时喷洒·机具选择·喷洒到位等。从而尽可能提高杀伤效果。
提高农药的杀虫效果,有利于促进农业高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下几点要做好:
(一)适时用药
害虫的整个生长期一般分为成虫·卵·蛹·幼虫四个阶段。卵·蛹·老熟幼虫抗药性强。因此,在幼虫三龄前和若虫期用药时要密切注意,此时抗药性较弱,有利于提高药效。
(二)适度用药
第一,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第二,药液浓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过高会造****畜中毒,对农作物造成药害。过低杀虫效果差。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说明加水配制农药,不能“任意”或粗心大意。
(三)对症用药
对于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最好选择内吸式农药。对于咀嚼口器中的农药,最好选择胃毒性农药。有些农药,虽然有胃毒·内吸·熏蒸等多种作用。可防治多种害虫,但对不同害虫仍有不同的有效率和水平。所以还是要明确,合理选择。
(四)稻田施药
保持浅水层。一是田间有水时,农药落入水中,形成“药膜”。有些害虫,如稻飞虱,受惊吓就跳到田里,浮在水面上,遇到药膜就再次中毒。第二,茎蛀虫在水稻茎基部的水面附近钻孔并钻入茎中。当田间有水时,利用水的张力使药液进入螟虫的钻孔,以提高对螟虫的杀灭效果。第三,有些害虫中毒后会晕倒,掉到水里,不仅会造成二次中毒,还会被淹死,无法起死回生。四是田间有浅水,晴天水温高于气温,可增加敌敌畏等挥发性农药的挥发,有利于提高熏蒸杀虫效果。
(五)喷施农药
露珠和雨水干了以后,水滴应该就好了。高温中午不要喷。因此,大多数害虫躲起来不动,液体me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