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蚜虫又叫玉米蜜虫·油腻虫等。它是禾本科的一种重要害虫。吸汁,阻碍生长,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危害广泛。
玉米蚜虫的危害特点
(1)寄主范围广,危害重,传播疾病。蚜虫不仅危害玉米·高粱·大麦·谷子·水稻等作物,还危害狗尾草·马唐·稗草·芦苇等杂草。玉米蚜虫以成虫和若虫蚜虫吸食植物汁液,苗期危害集中在心脏中部叶片。在危害的同时分泌“蜜露”,可在叶面形成一层黑霉,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造成减产;此外,还能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危害较大。
(2)繁殖世代多,温度广。玉米蚜一年能繁殖20代左右。3月气温上升到7左右时,开始在越冬寄主的心叶内活动,大部分在麦苗的心叶内繁殖。随着植物的生长向上移动,伤害集中在新形成的心叶。抽穗后大多迁移到不抽穗植株或无效分蘖,很少危害穗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量有翅蚜虫陆续出现,移至玉米·高粱·谷子的心叶上为害。春季玉米拔雄后,大部分为害集中在雄穗上,尤其是开花前后,气温高(23~25),营养丰富,蚜虫种群剧增。成熟后,它迁移到夏玉米。夏季气温27~28时,也能大量繁殖。10月,大量有翅蚜虫产生,移至越冬寄主。
(3)玉米蚜天敌多,对其有抑制作用。比如蜘蛛,比如草丛中的黑蜘蛛,长背蜘蛛等。一片玉米心叶只要有一只黑蜘蛛,就能抑制玉米蚜虫的发生,每天能捕食12~25只玉米蚜虫。瓢虫包括粉蜡瓢虫·异色瓢虫等。此外,食蚜蝇科·草蛉科·食蚜蝇科·步甲和蚜霉是玉米蚜的天敌。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