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1 07:35 作者:李先生
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案!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黍属。主要特点是可以采用块茎繁殖·种子繁殖和茎段繁殖。遍布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它有8000年的栽培历史。1650年引入中国,现已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东北·西北·西南山区既是粮食又是蔬菜,华北·江淮流域多为蔬菜。
(马铃薯种植分布)
形态特征
根系:马铃薯是浅根作物,大部分根系分布在土壤表层。一般根系向外延伸范围较小,约50,根系分布在地表以下30 ~ 40 ,深度可达70。马铃薯的根是吸收营养和水分的器官,也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茎:马铃薯的茎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为绿色或附着紫色色素,主茎末端具花芽帽。地下茎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
叶子:土豆的叶子和其他绿色植物的叶子一样。它们的叶绿体吸收阳光,并产生高能有机物质(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来源于根部吸收的养分和水分以及叶子本身吸收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这些有机物质通过地上茎·地下茎和匍匐茎,被运输到块茎中储存,块茎可用于根·茎·叶和花的生长。
花:马铃薯的花不仅是马铃薯有性繁殖的器官,也是鉴定马铃薯品种的明显依据,是人工杂交育种的唯一部位。
果实和种子:马铃薯的果实和种子是马铃薯有性繁殖的唯一独特器官。
生长条件
土壤:土豆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很广,除了太粘·太酸·太碱的都可以种植。而耕层深厚疏松·排水透气好·有机质丰富的肥沃砂壤土则适宜。马铃薯在弱酸性土壤(pH 5.5-6.5)中生长良好。但当酸度过高(pH值在4.8以下)时,植物的叶子会褪色,产量会下降。如果土壤碱度过高(pH 7以上),产量下降较快,容易发生赤霉病。
水:马铃薯是一种需水较多的作物,即每1公斤干物质消耗400~600公斤水。因此,土壤水分的多少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品质和更高的产量,必须保证马铃薯各个生长发育时期的适当水分。
温度:马铃薯喜冷不喜高温,生长期平均温度17~21为宜。
全生育期需肥量
马铃薯在整个生长期需要大量的肥料。每1000kg马铃薯需要吸收N 5kg·P2O5 2kg·K2O 10.6kg,是典型的喜钾作物。氮磷钾肥配比约为N3360P2O5 K2O=233601:4。
不同生育期N·P·K的作用
苗期:营养生长期,对氮·钾的需求量不断增高,应及时补充高氮·低磷·低钾肥。基肥应考虑土壤中的有效磷水平,并补充适量的磷肥。
块茎形成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对N·K的需求仍然较高,对NK·P的需求也增加。及时补充高氮高钾肥和适量磷肥。
块茎膨大期规律:营养生长后,N需求开始减少,K需求急剧增加,P需求较低。减少氮肥用量,注意钾肥的施用,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需肥规律进行科学有效的施肥。
马铃薯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不同,氮的吸收速率在块茎膨大前期。钾在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表现出较高的吸收率。
微量元素的作用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微量元素包括硼·锌·锰·铜·钛
马铃薯复施基肥,以亩为单位。用腐熟农家肥500-1000公斤或有机肥200-300公斤加平衡肥40公斤(15-15-15),撒在地里做全层底肥。
注:马铃薯是禁氯作物,所以含氯肥料如氯化钾·氯化铵·含氯离子的复合肥·复合肥料等。无法应用。
12月中旬施底肥:
第一次追肥:在幼苗聚集在一起后,它将用于加强幼苗和生产马铃薯。此时是第一次施肥(选择高氮低磷低钾的肥料(22-8-10,22-9-9,20-10-10),硝基钙镁肥5公斤/亩,撒施或冲施。集展览·会议·餐饮·住宿·购物于一体的大型会展综合体。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