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1 07:30 作者:李先生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分布广泛,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病,主要引起苗枯病·茎基腐病·茎腐病和穗腐病,其中以穗腐病最为严重。那么,如何治愈小麦赤霉病呢?你用哪种药?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往下看吧!
小麦赤霉病防治措施
1·坚持适期用药。
在长江流域·江淮·黄淮等多发地区,全面落实了“见花就喷药”的防控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凝露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需进行二次防治时,应在第一次施药后5-7天再施药。在黄淮华北·华北·西北等事故多发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旦天气适宜抽穗开花期持续雨露等病害流行,立即喷洒“保险药”,防止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2·坚持合理选药。
选择正确的药物种类和足够的有效剂量是保证防治效果的关键。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等疮痂病易发区,以及疮痂病对多菌灵产生抗性的地区,应优先选用氯氰菊酯·戊唑醇·丙环唑等化学药剂及其复配制剂,仅使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尽量选择微乳剂等雨淋剂型,注意交替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品种,以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真菌毒素污染。
3·坚持科学施药。
选择高效的施药设备·合适的添加剂和稳定剂是保证防治效果的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喷雾机·无人机·电动喷雾机等喷雾机,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使用小孔径喷嘴喷雾,并添加相应的功能性添加剂,以保证液滴大小合适,药液分布性能均匀。特别是在多旋翼无人机的运行中,要保证药液量,要添加沉降剂。
4·坚持一喷多效。
小麦抽穗期是多种小麦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各地要以小麦赤霉病防治为重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科学复配防治药剂,兼顾蠓·蚜·条锈病·白粉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同时要注意防病与防虫·治旺与防衰相结合,分类指导,药肥混用,保粮增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