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 18:58 作者:李先生
这几年,很多农民都很苦恼。水稻矮化我们该怎么办?会出现这种情况吗?事实上,水稻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的严重病害。该病的发生直接导致水稻品质和产量下降,也对我国粮食构成威胁。本文详细介绍了水稻矮缩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农民参考。
一·水稻矮缩病病原及特征
水稻矮缩病毒侵入水稻时会引起水稻矮化。该病毒为球形多面体,长75nm,双链RNA结构。钝化温度在40 ~ 45之间,1000 ~ 100000倍是病毒的稀释界限,体外存活时间为48小时。叶细胞是白色的,有类似球形的空X体。
二·水稻矮缩病侵染循环
晚稻收获后,病毒会寄生在叶蝉幼虫身上过冬。等到明年4月份农田翻耕,叶蝉就会飞到早稻的秧苗上,病毒就找到了传播的机会。单季水稻收获后,叶蝉会继续躲在农田·稗草·沟渠·草丛等禾本科植物中继续存活,进行繁殖工作,直至第二年栽培,叶蝉会继续新一轮的水稻矮缩病毒传播。对于两季种植的水稻,叶蝉会在早稻收获后飞到晚稻或本田的秧苗上传播病毒。晚稻收获后,叶蝉会像纯单季稻一样传播病毒。
三·水稻矮缩病发生规律
水稻矮缩病的发生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干扰。
1.气候因素
春天和冬天,叶蝉藏在农田·稗子和沟渠里。这些地方气温变化温和,降雨量少,食物充足。叶蝉越冬存活率高于其他,携带病毒的叶蝉数量增多,可造成春耕时病毒更大范围的传播。夏季6-8月气温高而干燥时,也有利于叶蝉的生长,导致晚稻或单季种植发生矮缩病。
2.水稻品种的选择
蝉喜欢叶色较深·叶片较大·分蘖能力较强的品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对矮缩病的抗性不同。高秆水稻的抗性强于矮秆水稻,杂交水稻的抗性强于粳稻。同一品种种植时,晚稻感染率高于早稻,分为苗期和分蘖期。
3.种植因素
单双季混种或插花现象严重的农田,或冬季板田·绿肥田或4月份田杂草较多的农田,都给叶蝉的生长繁殖带来极大的便利。农田种植是早·中·晚稻套种方式,有利于叶蝉的生长繁殖。早稻收获后,本田和中稻稻田为叶蝉提供了临时栖息地。晚稻种植时,病毒侵染可在苗期和分蘖期扩散。
四·水稻矮缩病危害症状
水稻感染矮缩病后,会比正常植株矮一半,分蘖明显,叶片短而硬,叶尖扭曲,叶片比正常水稻颜色深,新长出的叶片或叶鞘中可见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点状斑点。水稻患矮缩病后,根系发育异常,养分供应异常,导致水稻变黄死亡。在苗期和分蘖期,感染矮缩病的水稻生长高度是正常水稻植株的1/3 ~ 1/2,因此叶片不能伸展,穗不能正常收获。其他水稻病毒侵染发生在拔节期至孕穗期,导致高节位出现一个或多个分枝,分枝上米粒较少。如果水稻在孕穗期感染,剑叶会变短,导致出现半包颈穗或全包穗,稻穗变小,长出的籽粒会空空如也。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稻收成。
在水稻病毒病的类型中,有黑条矮缩病·黄矮病·普通矮缩病·黄萎病·条纹叶枯病等。都是由相应的病毒引起的,除了黄萎病是由类杆菌入侵水稻引起的。除了寄生在水稻上,干扰水稻的病毒还会
本文提出的综合防治措施与农业防治相结合,重点是对水稻进行长期喷药保护。控制措施和控制效果见表1。
2.农业控制
农业防治内容:在耕作期间隔离高发农田,在育苗期对幼苗进行监管,减少病毒感染。宽窄地种植,灌溉时注意水位高低,适当晾晒田地,防止崩岸·青绿。在基肥和追肥工作中,要尊重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因材施教,避免水稻生长过快。同一品种水稻连作,可以阻断叶蝉的迁徙,有效地进行病虫害防治。立即采取措施预防感染,阻断病毒传播。水稻的收割应采用集中成片收割的方法,从四周开始,使叶蝉集中在中间,再用农药杀死。收获后,我们还应该在田间和沟渠中清除杂草,以控制病毒的感染。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进行轮作,产生抗性。
3.生物控制手段和物理控制手段
在水稻种植中,可采用稻鸭共育或振动诱虫灯的方法来控制病毒的传播。此外,还可利用天敌·人工网等方法杀灭叶蝉,有效预防矮缩病的发生。
4.化学控制措施
化学控制措施是针对携带病原体的昆虫。防治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个阶段,在4 ~ 5年早稻耕翻时,叶蝉移至秧或本田。第二阶段,6月上半月,是叶蝉成虫从单季耕地聚集到单季苗或本田的时期。第三阶段,7月中下旬,早稻收获后,二·三代成叶蝉迁移至种植晚稻的稻田。常用的化学品有:50%杀螟硫磷EC·50%异丙威EC·25%杀虫双EC·90%结晶敌百虫EC·50%混合灭多威EC。化学药剂的喷洒应根据稻田病毒感染的实际情况而定。
4.1 50%异丙威乳油药效。异丙乳油是氨基甲酸类化学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熏蒸作用。作为一种神经毒剂,它可以诱导昆虫的神经麻痹,然后杀死它们。用于叶蝉效果明显,但有效期短。对蜘蛛或飞虱天敌无害,人畜会出现轻微中毒。
喷,喷20%异丙威乳油1000 ~ 1500次,5 ~ 7天后再喷一次。喷2 ~ 3次,间隔14天。注意事项:喷这种药前后10天不能用锡箔,会毒死蜜蜂,对鱼毒性低。
4.290%结晶敌百虫。有机磷杀虫剂毒性低,杀虫谱广,对害虫有较强的胃毒作用,有触杀作用,对植物有渗透性,但无内吸传导作用。
在防治的适当时期,用90%结晶敌百虫800 ~ 1000倍液喷洒。喷涂时要均匀周到,每隔5 ~ 7d涂一次,连续涂2 ~ 3次,间隔7d。使用时应注意:一般0.1%的浓度对作物无药害,而高粱·豆类对该药特别敏感,易引起药害,不宜使用;稀释液不宜放置过久,应立即使用;不能和碱一起使用,也不能同时使用。
4.350%杀螟硫磷乳油。有机磷农药,广谱,毒性中等,对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它能穿透植物组织杀死螟虫,残留期长。
在防治的适当时期,用1000倍液喷洒50%杀螟硫磷EC,喷洒要均匀·周到,以提高防治效果。每隔5 ~ 7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2 ~ 3次,间隔21天。使用时应注意:本品对高粱有药害,对萝卜·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也易引起药害,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可以
4.450%米霉威乳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活性成分是灭多威和灭多威的混合物。对害虫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叶蝉,在若虫高峰期使用,击倒速度快,药效好。
在防治适期,用50%灭多威乳油1000倍液喷雾,每隔5 ~ 7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 ~ 3次,间隔7 ~ 10天。使用时应注意:不得与碱性农药混用;不能用在烟草上,以免引起药害;该药有疏果作用,开花后2 ~ 3周即可使用。
4.525%杀虫双。有机沙蚕素杀虫剂杀虫谱广,胃毒力强,有触杀和内吸作用,有一定的熏蒸和杀卵作用。一般中毒的害虫死得慢,但很快就失去取食能力,拒绝取食。
在防治适期,用25%杀虫双500倍液喷雾,每隔5 ~ 7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 ~ 3次,间隔15天。使用时要注意:此药对蚕有剧毒,在蚕区一定要非常小心使用;防治水稻基础害虫时,禁止在旱田用药;豆类·棉花·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对该药敏感,尤其在夏季。不要与强碱性物质混合。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农业信息,请继续关注耕种帮也可以留言回复你想了解的农业信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