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 15:07 作者:李先生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正确使用除虫脲的农药:
1.防治期间,把握昆虫幼虫早期使用“幼”字的效果。虫龄越大,服药致死剂量越大,防治效果越差。因此,防治金蚊蛾的用药期为越冬成虫和第一代成虫的旺长期至第二代和第二代幼虫的孵化期。当潜叶蛾·卷叶蛾·螟虫进入叶片,钻入果实或形成被膜时,效果会很差。世代交叉就更难控制了。要“吃药等虫”,而不是“药到病除,虫见药喷”,突出一个“匀”字,把幼脲杀死。主要对胃有毒性,也可侵入昆虫和虫卵的表皮,但无全身作用。所以一定要被虫子吃了才有效果。金蛾的卵产在叶背上,一龄幼虫从叶背咬入叶内为害。如果喷不到叶子背面,防治效果会很差。在防治效果上,除虫脲杀卵效果优于除虫脲3号。喷在植物叶子背面会杀死刚产下的卵和未孵化的卵,所以喷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均匀”二字。
2.浓度,强调“准”除虫脲虽为有效杀虫剂,但不溶于水,在大多数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极低,很难加工成乳油或超低油。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除虫脲和除虫脲都是悬浮剂。使用时,应将瓶中的药物摇匀,用少量水稀释,然后加水至所需浓度,搅拌后喷洒。喷洒浓度太高,雾滴太大,会排斥害虫。25%除虫脲悬浮剂,一般以喷1500倍液为好。
3.混合使用。禁止一种“碱”型的氯芬脲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与常见的酸性或中性药剂合用,药效不会降低。与其他杀菌剂混配时,有的杀菌剂能引起害虫的交叉抗性,有的杀菌剂能使其产生负抗性。植物增效剂能提高其药效,抑制其抗性。在保幼尿素剂中加入300倍的尿素溶液,会使液滴变小,降低药剂挥发率25%-33%。
4.复合剂,谨防一个“骗”字。由于除草剂氯芬脲不是一种性杀虫剂,触杀效果差,无内吸作用。施药后3-5天内药效逐渐明显增强,部分果农误以为药效不好。一些农药生产企业将氯芬脲与农药混用,失去了施用氯芬脲的意义。这种复合剂具有欺骗性,要引起重视,以免上当。
5.夹层3号已命名为夹层悬浮剂,其毒性(大鼠急性口服)ld50>40000 mg/kg,除虫脲3640 mg/kg,双氯芬酸(氟虫脲)3000 mg/kg,溴虫腈1763-3013 mg/kg。按照美国氰胺公司的要求,果蔬采收前70天,所以从常用的低毒尿素剂来看,氯芬脲悬浮剂是有毒的,在环境中可以降解,在人体内不蓄积。对哺乳动物·鸟类·鱼类·蜜蜂有害,有效期30天以上,耐雨水侵蚀。因此,从人和环境的要求以及绿色食品的生产出发,选择了氯芬脲。
6.禁用一切氯芬脲农药,对虾蟹等甲壳动物和蚕的生长发育有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