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 11:27 作者:李先生
提到甜菜夜蛾,农民朋友一定很苦恼。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甜菜夜蛾普遍发生,对玉米产量造成一定损失。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玉米梨甜菜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形态特征
1.1****
成虫体长约14 ~ 16毫米,翅展32 ~ 46毫米。头部和胸部的褐色和灰色之间有黑色和白色的毛发;带有黑色条纹的棕灰色前额;跗关节呈黑色,有浅棕色环;腹背部浅灰色带棕褐色,基丛略黑;深棕色前翅标有白色条纹,基线为黑色短粗条纹,末端向内线弯曲,内线弯曲有黑色双线,环线为灰褐色带黑边,肾线为浅棕色半月形,从前缘叶脉到肾线有一条黑色条纹,外线为黑色双线,呈之字形, 中脉处有白色月牙形条纹,亚端线白色,端线白色,外侧有一排三角形黑点,边缘有白棕色毛; 后翅棕黄色,边缘深色,边缘毛棕白色;棕灰色腹部。雄钩细长,斜向延伸,略超出瓣背缘,尖端尖而微弯。
1.2鸡蛋
半球形,有纵向条纹,第一枚卵为乳白色,逐渐变为红褐色带白色。
1.3幼虫
成熟幼虫体长约28 ~ 33毫米。红棕色头,白色冠缝,前额贴片。体浅褐色至灰色,有长毛,背线黄白色有一排黑斑,次背线有一排白斑,瓣上线为灰褐色,瓣下线为白色或灰黄色,腹面为紫褐色;除2 ~ 7腹节背线上的白色疣外,每节疣的亚背线上各有一对近乎八字形的橙点,而4 ~ 6节背线上的橙点较大,8 ~ 9节背上有两对白色长毛。4 ~ 11腹节背部隆起,每节有深褐色短毛丛,胸腹部黄褐色。
1.4蛹
蛹长约13 ~ 20毫米,圆柱形,背面观第1 ~ 7节密被圆形小凹口,腹端臀棘略伸出,有刷状丛毛。化蛹初期为黄褐色,之后变为深褐色。
2·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
梨夜蛾在吉林省一年发生两次,以茧蛹在土壤中越冬。一般越冬蛹在次年5月初开始羽化,成虫昼行夜出,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大多数卵产在寄主的背上,聚集并排列成不规则的块状。产卵期一般为8-10天,平均每雌90-200粒。6月上旬至6月下旬田间幼虫为害,共7龄。新孵化的幼虫聚集在卵块附近,并吃掉蛋壳。短暂的停顿后,它们开始吃叶肉。4龄后成团为害,4龄后可将玉米叶吃成圆孔或刻痕。5龄幼虫进入过食期,造成危害。幼虫会吐丝装死。第二代成虫在7月上旬和中旬羽化,第二代幼虫在8月上旬和中旬达到高峰,以玉米叶片和花丝为食。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茧越冬。
3·防治方法
3.1物理控制
可以结合其他害虫的防治同时控制这种虫,秋季深耕消灭越冬蛹,合理轮作,清洁农村。利用梨夜蛾成虫的趋化性和趋光性,可在田间设置糖醋液罐·黑光灯和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和田间种群密度。
3.2化学控制
化学防治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注意化学药品的选择,以及用法和用量。尽量选择低毒化学品,使用时注意使用方法,避免人畜中毒。掌握用药时期,这是防治梨夜蛾的关键时期
生物防治因其无毒·无污染·抗药性等优点,在植物害虫防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重视对天敌的保护和利用。梨剑刃蛾幼虫期有许多天敌,如蛾侧沟·蛾侧瘿蜂·小腹瘿蜂·小花蝽·螳螂·蜘蛛和鸟类等。人工繁殖释放夜蛾科蛹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也可以使用Bt乳剂,在防治鳞翅目害虫幼虫方面有很好的杀虫效果。但喷洒时要注意在光线较弱的阴天或晴天下午喷洒,避免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孢子的伤害,同时应避免在阴雨或大风天喷洒。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农业信息,请继续关注耕种帮也可以留言回复你想了解的农业信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