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0 07:57 作者:李先生
以下是在农药:如何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
那么为什么说大豆胞囊线虫是大豆的天敌呢?因为它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安徽·河南·北京等省市,特别是黑龙江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风沙·干旱·盐碱地普遍严重。一般轻病田减产10%,重病田可减产30%-50%,甚至完全绝收。在一些地区,种子大面积毁坏或大豆在5-16年内不能种植。
【大豆孢囊线虫病的症状】
大豆胞囊线虫寄生在根部,在受害植株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均可发现症状。一般在开花前后,植株地上部症状明显,如生长发育不良,植株明显矮小,节间短,叶片黄化,早秋,花芽少,花芽枯萎,不能结荚或结荚少,像缺肥的症状。寄生主根的一侧隆起或裂开,露出白色亮晶孢囊,内含微小的面粉粒,侧根发育不良,须根增多,甚至整个根系变成毛状须根。受损根部的固氮根瘤很少,即使有也是无效根瘤。在严重的情况下,根部会变成褐色并腐烂。根表皮被雌性线虫膨大后,容易感染其他微生物而腐烂,使植株提早死亡。病株地上部分短小,节间短,花芽少,枯萎,荚少,叶黄。
【病原及发生规律】
称为大豆孢囊线虫,属于线性门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主要以一龄幼虫的孢囊在土壤中和寄主的根茬中越冬;种子中混有土块的孢囊也能越冬。越冬孢囊对低温和干旱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能保持10年的生活力。春季气温回暖,卵开始孵化,2龄幼虫突破蛋壳进入土壤,然后钻入大豆根部,寄生在其皮层内生活。幼虫期后发育成成虫:雄性成虫重新入土自由生活,寻找雌性成虫,交配后死亡。雌性成虫交配后,发育成成熟的雌性,体壁增厚成囊,受精卵保存在囊内。当条件合适时,里面的卵孵化出幼虫,重新感染。田间近距离传播和扩散主要通过耕作时的土壤移动·农业机械与人畜的粘附以及灌溉水和雨水携带的含孢囊的土壤或混有孢囊的粪便进行。大豆胞囊线虫世代由南向北逐渐减少,与温度呈正相关。一般认为东北地区每年有3-4代。土壤温度·湿度和土壤质量都会影响线虫的繁殖率和数量,其中土壤温度影响较大。线虫的适宜发育温度为17-28。在这个范围内,温度越高,线虫发育越快,每一代所需时间越短。土壤温度高·湿度低不利于其发生。栽培植物种类对大豆胞囊线虫数量有明显影响。在病害中种植线虫的寄主作物(如大豆·绿豆·红小豆)时,线虫数量迅速增加,但在一季种植非寄主作物(如禾本科作物)后,线虫数量急剧减少。连续种植两年后,线虫数量减少的程度很小,但如果再次种植寄主作物,线虫数量明显增加。大豆品种对线虫病的抗性差异显著。
[预防和控制方法]
加强检疫,禁止从疫区传入,保护非疫区。选择抗病品种,大豆与高粱·玉米等谷类作物轮作3-5年,可有效控制胞囊线虫的发生和危害。施用基肥和种肥可以促进大豆的健康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性,相对减少损失。喷施硼钼微肥或大豆黄精
种子处理:按种子量的0.5%用35%乙基硫代磷酸酯乳剂或35%甲基硫代磷酸酯乳剂拌种;30%多菌灵·福美双·克百威悬浮种衣剂580—700克/100公斤种子;25%多菌灵福美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种衣剂1:60-80(药:种);土壤处理可使用以下药剂:0.5%阿维菌素颗粒剂2-3公斤/亩;5%苯胺磷颗粒剂(3-4公斤/亩)混适量细干土,播种时撒入播种沟内,既可防治线虫,又可防治地下害虫等。
土壤:播种前15-20天,将98%绵龙颗粒5-6公斤/亩深施于播种行沟底,覆土,整平,密封,半个月内不得翻耕。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