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20:50 作者:李先生
脐橙吸果蛾是脐橙生长期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导致脐橙局部变色腐烂,严重时甚至落果。该病一般发病率为20%~30%,个别果园高达80%,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种植效益。因此,了解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现将脐橙吸果蛾的危害·特征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详细介绍如下:
1·危害情况
吸果蛾种类繁多,其中食果蛾类主要为苹果蠹蛾·苹果蠹蛾·干叶夜蛾·凹眼小卷蛾和苹果蠹蛾,占吸果蛾类总数的90%。甜菜夜蛾成虫昼伏夜出,夜间为害成熟和近成熟果实。它们吮吸的针孔多位于果实的中下部和肚脐边缘。破损的果皮有明显的针孔,孔周围的果皮不变色。吸孔呈棕灰色,略有硬化。拿起吸孔一看,果皮上有孔,里面是海绵状的。海绵层多出现在红圈附近,或孔洞周围有近圆形的褐色组织,显示干疤或软腐。几天后,果实会变成褐色,在针眼周围腐烂,或者未脱落的烂果感染青霉菌,受损果实脱落或挂在树上,形成褐色的干烂果。山地脐橙园甜菜夜蛾的危害与栽培环境和施肥有关。山地果园坡谷少,通风透光的梯坡多,背风面少,迎风面多。有机肥用量少的果园危害小,有机肥用量多的果园危害大。
2·形态特征
吸果蛾成虫体长约18毫米,翅长34~40毫米,头和前胸棕红色,中·后胸和腹部棕黄色,腹部灰白色。成虫口器末端细长尖锐,角质化,侧面有圆锥形突起。口器一般卷曲在头部下方,吮吸时口器伸入果实内[2]。触角呈丝状,雌虫前翅紫红色,呈“N”型,后缘有凹口。雄性昆虫是黄褐色的,有棕色的后翅。卵呈扁圆形,乳白色,稍有光泽,1 ~ 2天后颜色变为灰色。幼虫,大多是6龄。蛹,长18~20毫米,宽5~6毫米,红褐色。
3·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
吸果蛾一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防己和汉防己周围或基部背风向阳的草丛中越冬,田间世代重叠。第一代吸果蛾发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主要为害桃·李等水果。第二代发生在7月初至9月初;第三代发生在8月中旬至10月初;第四代发生在9月下旬至12月中旬,第三·四代对脐橙危害较大,尤其是10月份。
成虫羽化后需要吃果汁补充营养,趋化性强,喜欢香气和甜味。果实品质越好,危害越严重。散在杂草·庄稼·树干等处。白天,晚上进公园是有害的。10月份昆虫数量在17: 00达到高峰,4: 00开始减少,5: 00开始难找。果实成熟期,昆虫种群密度一般在22: 00前较高,0: 00后温度下降后飞走。13以下的温度降低,夜间温度降至10左右时,园内昆虫种群基本消失。从11月到12月落果后期较重。吸果蛾的危害程度与防治时间和防治方法密切相关,不同果园间差异较大。光果受害率为0.5%,植株受害率高达85%。可见,控制吸果蛾成虫是山区脐橙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
4·综合防治措施
4.1轻型诱杀装置
利用成虫强烈的趋光性,在生产中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一般放置一盏杀虫灯
主要喷洒5.7%拟杆菌或40%普萘洛尔,以其气味驱赶吸果蛾成虫。秋冬季(9月上旬至11月下旬),每隔20 ~ 25天喷施一次保护,浓度1 000倍,喷施4~5次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只需要在水果上喷洒农药,靠近山边的多一些,果园中心部分少一些,这样可以减少农药残留,有利于无公害栽培,节约成本,提高果园效益。
4.3毒饵诱捕成虫
利用吸果蛾的趋化性,将母液与糖醋液毒饵按水红糖醋敌百虫=10110.1的比例混合,装入瓶壁中间切掉1/3的花生奶瓶(花生奶瓶底部高3厘米,瓶壁周长切掉1/3,两边垂直切3~4厘米,卷成屋檐状,既能保持在脐橙树底悬挂毒饵瓶150~180个/hm2诱杀成虫,每3 ~ 5天捡死蛾一次,每7 ~ 10天加毒饵母液一次,彻底降低虫口基数。
4.4包装
在果实接近成熟前,应在套袋前进行锈病防治,然后进行套袋。控制效果不错,但是需要的时间比较多。
关注耕种帮了解更多。关注后也可以留言回复你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