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 07:52 作者:李先生
说到农药残留,果蔬大多是关于如何清洗的问题。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治标不治本。根本原因需要靠种植来解决。近年来,随着稻田的长期生产,土壤中积累了病原菌和虫卵,使用多年后抗药性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稗草和二化螟的抗药性非常严重。除了产量损失之外,滥用农药甚至使用剧毒农药并过度使用的现象也很普遍,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食品问题。那么如何降低大米中的农药残留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造成农药残留的原因
1·长期使用农药,病虫害·杂草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增大
稗草是一种难以控制的杂草。稗草是近年来最突出的杂草,对双草醚和五氟磺草胺等除草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如果不及时施用有针对性的除草剂,稗草的防治将会更加困难。
2·普遍缺乏科学用法
不同的农药种类·剂量·施用方法和防治次数都会在稻田中产生不同程度的残留。由于农民对农药的性质和种类缺乏了解,在选择上非常随意,无法对症下药。应用方法还处于初级阶段,离科学使用还很远。
很多稻农误以为增加剂量会提高防治效果,有的甚至使用比规范规定标准高2-3倍的剂量。一方面,稻苗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另一方面,土壤中过量的农药残留对地下水造成长期污染。
如何减少水稻田农药残留
1·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正确选择和使用除草剂
在稻田生产中,除草剂的选择比杀虫剂和农药的选择困难得多,除草剂的施用技术也比农药高。正确选择除草剂,需要了解稻田杂草种类·栽培方式·土壤质量和除草剂特性。
防治病虫害,抓好关键时期
稻曲病是水稻上的“毒瘤”。一旦发生,几乎无药可救,适宜的控制期为破口期前5-7天。稻瘟病在中穗和穗颈的危害控制在破口期和齐穗期。螟虫防治期为卵孵化高峰期和幼体期。稻飞虱防治期为若虫期。
改进施法,提高防治效率
农药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但可以改进施药方法,减少农药用量,从而达到农药利用和减少农药污染的目的。
2·绿色生态种植,利用生物物理防治
稻田综合种养
在不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下,通过水生动物和物理防治的手段,可以消灭稻田的病虫草害。同时,水生动物的排泄物可以为水稻提供优质的有机肥,从而形成田面种植水稻·水体养鱼·龟·虾·蟹等水生经济动物的共生互利体系。水生生物可以降解稻田农药残留,改良因长期使用化肥而日益板结的土壤,逐步恢复稻田生态;稻田中的杂草·瘿卵·幼虫等为供养生物提供食物,有效防治稻田病虫害的发生。
生物物理防治
在稻田安装振动频率杀虫灯和使用性引诱剂释放赤眼蜂控制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二化螟。
当前,推进绿色优质水稻发展,树立绿色水稻品牌,首先要控制农药种类和用量,实现绿色防控。其次,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和施肥,增强水稻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