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4 14:32 作者:李先生
现在农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田里病虫害多了怎么办?大部分农民朋友会选择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但是很多农业朋友反映药效不好。那么农药防治病虫害药效差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来揭秘一下农药防治害虫效果不佳的六大原因。
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药效不好六大原因
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药效不好的原因一
农药自身因素影响其药效。农药的成分·理化性质·剂型都影响药效。成分相同,含量相同的不同剂型会有所不同。每个公司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不一样,功效也会不一样。同时也不排除一些公司在内容上做文章,偷换内容影响药效。
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药效不好的原因二
疾病诊断不准确和用药偏差。目前,疾病的诊断大多依靠经销商和农民的经验。因为阅历的多寡,把疾病和性病混为一谈的事情经常发生。当疾病混合时,许多农民盲目地将其识别为或疾病,并使用单一药物来控制它们。这种诊疗方式非常容易错过疾病控制期,导致一些药物达不到“一药多效治病”的预期效果,从而产生疗效不佳的印象。
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药效不好的原因三
喷雾质量影响药效。喷雾的质量直接影响药效。目前一些地方使用的是常规的喷洒设备,喷洒出来的雾滴过大,雾滴落在农作物表面会反弹,50%左右的药液落在地上,导致药效无法充分发挥。如果等量药液的液滴平均直径减少一半,液滴数量可增加8倍,疗效可大大提高。很多农民担心药液不能全部粘在作物表面,于是增加用水量,不仅没有提高药效,反而降低了药效。因为能够附着在作物叶片表面的药滴是有限度的,当喷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叶片上的微小液滴就会聚集成大液滴而滚落下来,从而减少叶片上的农药量。
为了提高喷涂质量,有必要改进现有的喷涂设备,减小喷孔直径和雾滴直径。喷洒时,喷头与作物的距离在20cm以上,形成良好的雾化效果。同时,在喷洒时加入有机硅喷雾助剂“铺展通过”,可以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减少药液弹跳造成的损失,尤其是在蜡质层较厚的作物上。
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药效不好的原因四
疾病控制的观念需要改变。对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很多农民的普遍做法是“重治病,轻治病”。有养殖户表示,用于治疗流行性疾病的烯酰吗啉·甲霜灵·霜脲氰单剂“药”有很多,在疾病发生前就使用这些农药进行防治,每次用药都添加了上述品种。
这种“主动”的疾病防控方式在很多地方都很普遍。一旦发现药效降低,就会加大剂量,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药物,必然导致细菌过早产生耐药性,疾病爆发时就无药可治了。应改变现有的防治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科学选择农药品种,避免同一有效成分的多种制剂混用。建议轮流使用不同的成分,并与保护性制剂混合使用,以延缓耐药性的发生。
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药效不好的原因五
农药混配存在误区。目前农民想一次性用药解决病虫害的所有问题,往往要将不同种类·不同剂型的农药进行复配,存在很多问题。存在二次稀释的误区。正确的做法是将几种要使用的农药稀释后,倒入喷雾器中,依次稀释下一种,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二次稀释提高药效的作用。
其次,不同剂型的给药顺序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药剂和肥料依次为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剂和乳油,混配药剂的稳定性更好。第三,药物的pH值影响药效。混合不当容易发生酸碱中和。如预防疾病比例较大的铜制剂,与其他药物混合时容易变色·析出,轻者药效减弱,重者出现药害。
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药效不好的原因六
湿度影响药效。湿度和温度会影响药效。例如,当露水是湿的时,露水会稀释药液的浓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药效。一般来说,温度在20到30之间时,药物的效果较好。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