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4 14:26 作者:李先生
玉米粗缩病是玉米苗期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生长,降低玉米产量。一般可造成减产20% ~ 30%,甚至60%以上甚至绝收。玉米粗缩病是灰飞虱带病毒的持续侵染。因此,当前必须高度重视玉米粗缩病的防治。
今年小麦收割提前,使夏玉米的播种期比常年提前3 ~ 5天。灰飞虱传播病毒的时间与玉米苗期高度一致,增加了病毒传播的概率。玉米发病后,植株矮化,叶片深绿色,节间变短,抽穗几乎不能启动,所以发病率几乎等于损失率,很多地块无产无收。
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这是解决玉米粗缩病危害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途径,不同玉米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不同。
2.调整玉米播种期,避开灰飞虱传毒高峰期。因地制宜,实行春玉米早播·地膜早播·夏玉米晚播的办法,尽可能减少重灾区种植面积。
3.杂草。田间·田间·沟渠等地的禾本科杂草是灰飞虱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玉米出苗前,应清除田间·路旁·沟渠中的杂草,减少中间寄主,防止灰飞虱在玉米出苗后向玉米迁移,从而降低病毒来源。
4.加强玉米苗期田间管理,促进出苗早,及时间苗,尽快将发病植株连根拔起。同时及时浇水,防止干旱加重病毒病。
药剂防治
只有抓住农药防治的四个关键时期,选择低毒农药,统一防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在玉米播种期间,用含内吸性杀虫剂的种衣剂或玉米拌种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处理,以驱赶灰飞虱,同时也能起到较好的防治种子病毒的作用。
(2)灰飞虱迁飞初期,在玉米地施药,用普喜灵50克或吡虫啉20-30克,病毒50克,每隔3-5天喷水一次,共3-4次。侵染初期用8%宁南霉素5%溴虫腈混喷或8%宁南霉素50%抗蚜威喷雾效果较好,病虫害一次性解决。
(3)玉米出苗至第5叶期后,每5-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可采用10%吡虫啉15 ~ 20g,除虫菊素15 ~ 20ml防治。抓住这个防控关键期,进行统一防治,统一时间,集中喷药,及早预防,普及加强预防,达到更好的防虫防病的目的。
(4)在灰飞虱数量多·粗缩病发生严重·玉米苗少于10片叶的田间,应根据植保要求,在苗期喷施针对性药剂和新型高脂膜,提高药效。
特别注意事项
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必须突出“早期”二字。玉米5叶期后,其防治效果会较差。如果喷洒时间过晚,灰飞虱会在7 ~ 8叶期将病毒传播到玉米上,防治效果往往不理想。
即使防治时间及时,但忽略了灰飞虱在路边田间的栖息地,喷洒后灰飞虱会再次迁移到玉米田。
像蓟马·跳甲和其他携带病毒的昆虫一样,灰飞虱喜欢飞和跳。白天灰飞虱躲在土缝里,晚上出来觅食。喷洒时间应安排在下午四五点钟或晚上。
目前必须抓紧玉米粗缩病的防治,仅此而已。想解决更多问题,请关注耕种帮,留言回复你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