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24-04-14 05:28 作者:李先生
小麦赤星病主要危害下部叶片。初生圆形至椭圆形褪绿斑,后紫褐色,无轮生,后来病部出现黑色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这种疾病多发生在西北麦区。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小麦赤星病的病原和小麦赤星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褐斑病病原:
禾草囊菌。小麦褐斑病的病原称为草生丝孢酵母,属于半真菌亚门。子孢子呈球形,埋藏或半埋藏,直径118—224m,壁为膜状。分生孢子为圆柱形至椭圆形,具无色双胞和稍收缩的隔膜,大小为17—283—6(微米)。传播途径及病情: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体上越冬或越冬,次年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病原菌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植物生长密集,天气潮湿或田间湿度大,基部近地面的叶片发病严重。
小麦赤星病的发病条件是植株生长密集,天气潮湿或田间湿度大,基部近地面的叶片受影响严重。
小麦褐斑病防治方法:
(1)避免在病害严重地区的低洼地带种植小麦。
(2)合理密植。
(3)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水分滞留,可降低发病率。
小麦赤星病的病原和防治方法到此为止。相信你看完之后就会了解小麦赤星病的病原和小麦赤星病的防治方法。希望我们的介绍能帮到你。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