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3 15:23 作者:李先生
大豆根粉蚧是大豆生长中的一种害虫,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给农民造成损失。那么如何治疗大豆根粉蚧呢?今天,我们将介绍大豆根粉蚧的综合防治技术。
大豆根绒粉蚧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大豆根粉蚧一年发生三代,一般只在一株植物或相邻植物的不同部位活动。卵在土壤中越冬或附着在卵囊内大豆残枝·残叶·残茬上。五月中旬开始孵化。大豆出土前寄生在黄花蒿·荠菜·仙人球·火炭母·卷叶蓼·鸭跖草等杂草上。大豆出土后,寄生在大豆子叶·茎和真叶上,多集中在子叶基部及其上部茎上。随着植物的生长,它变得越来越有害。
5月下旬初开始蜕皮,5月下旬末达到蜕皮高峰,虫体变大。6月中旬开始分泌绵状白色蜡粉覆盖整个虫体,蜡粉逐渐增厚形成孢囊。严重者囊肿重叠密集,茎上似挂着一层药棉。雌虫在孢囊内产卵,每只雌虫产卵65-150粒,多达200粒。产卵后,雌性的腹部变短,颜色变暗,很快萎缩死亡。
卵全部在卵囊内,刚孵化的幼体聚集在卵囊周围3 ~ 5分钟,然后爬行分散。找宿主害。幼虫耐高温·耐旱。20cm土壤含水量在14%以下时,仍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向深处移动,有的幼虫可深达17cm。
如果连续3天积水,容易造成死亡。6月初,雄虫出现。雄性成虫虽然有翅有脚,但飞行和爬行能力较弱,主要靠风和一些动物媒介传播。第二代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第三代发生在8月中旬,幼虫寄生在开花的大豆上,引起落花落荚,严重时不能结荚。9月中旬,卵囊形成,为过冬做准备。
据虫情调查,越冬卵孵化后发育成熟度一致,若虫世代发生规律,后代虫龄不一,世代重叠现象严重。不同发育水平的雌成虫随时可见,发生类型复杂。因此,化学防治应以若虫世代为重点。控制效果好。同时可以减少当年的伤害。
大豆根绒粉蚧的综合防治技术
1.农药控制。通过两年的农药筛选研究,筛选出适合我县气候特点的低毒·低残留·低成本的农药。根据田间药剂防治效果,防治大豆根粉蚧的药剂:
3% Mobilon EC防效好,持效期长。施药后3天和7天,防效分别为88.28%和95.2%。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治效果增强。
25%快杀灵乳油3天后防效为90.5%,7天后防效为93.73%。
10%除虫菊酯乳油防效一般,持效期短。3天后防效为86.05%,7天后防效为90.3%。
2.农药防治方法根据大豆根粉蚧的危害发生在田边或田心,然后扩散到整个田间的特点,需要在大豆根粉蚧的前期进行防治,防治方法以引为主,即在有虫的地方,可以有效减少防治药剂,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田间施药时间应在晴天无风的下午16:00-19:00,田间匀速使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要求农药喷洒要均匀周到,大豆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洒。比如使用小四轮作业时,需要在二档以内匀速运行喷雾,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
3.根据大豆根粉蚧的习性,应采取农业防治措施,使其生存环境恶化。
3.1轮作和合理的轮作可以减少损害。它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介绍了大豆根粉蚧的综合防治技术。想解决更多问题,请关注耕种帮,留言回复你想了解的植保信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