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4 16:33 作者:李先生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增加种植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但很多农民在使用中存在一些明显的误区,严重影响了使用效果。那么植物生长调节剂应该如何使用,有哪些误区?
植物生长调节剂怎么用
一·浸种方法:
用一定浓度的稀释药液浸泡种子(块根·块茎)。一定时间后,取出晾干即可播种。这种方法叫浸种法。为了提高稻麦种子的发芽率,可以用中卫春雨1号(复硝酚钠)浸种。为了打破马铃薯的休眠,可以用中卫赤霉素浸泡种薯。
用于浸种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以及浸种时间的长短应根据不同的植物品种·浸种的目的和当时的温度来确定。浸种时,温度高(25以上),时间宜短,温度低(10 ~ 20),时间可稍长。一般浸泡时间不宜超过24h。浸种时,仅限于药液浸种,要注意水质的变化。
二·浸渍法:
为了使插条生根,提高插条成活率,将插条浸药水或插条基端浸粉,然后扦插苗床。
三。点涂法:
用刷子或其他工具,如茄果类蔬菜的花果保鲜,将植物生长调节剂涂抹在处理区域。常用浓度为10 ~ 20 mg/kg的2,4-D斑花。乙烯利能促进南瓜雌花的形成,150mg/kg的乙烯利可施用于南瓜幼苗的心叶。还有,可在番茄果实变色期用浓度为2000 ~ 4000 mg/kg的乙烯利涂抹,促进早熟。
四·喷涂方法:
这是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常用方法。通常将植物生长调节剂稀释成一定比例的药液,用喷雾器(机)将药液雾化,均匀喷洒在植物表面·叶面或作用部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喷洒效果除了受药物本身质量的影响外,还受医疗器械性能·剂型·植物表面结构·气候条件的影响。
植物生长调节剂5大使用误区
误解1:用“代理人”代替“脂肪”
只有在水肥充足的情况下,植物生长调节剂才能发挥显著作用。然而,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被厂家夸大,导致一些农民将其作为肥料使用,将促进作物生长的希望寄托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上,而不是将精力放在施肥·灌溉·栽培·松土等常规技术上,最终影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效果。
误区二:随意加大剂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属于一类物质,一般每亩只有几克或几毫升。但有些养殖户总是怕少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没有效果,随意增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或浓度。这样不仅不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反而会抑制其生长,甚至会导致叶片畸形·干枯脱落·整株死亡。
误解3:直接用水
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生产中广泛使用的赤霉素,必须溶于酒精或温热的高度酒精的白酒中,才能在水中使用。然而,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之前,一些农民往往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而是直接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浇水。
因为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直接溶于水,而少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果不事先配制成“母液”再配制成所需浓度,很难一次性将药剂混合均匀,也会影响使用效果。
误区四:随意与其他物质混合。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否与化肥·农药等物质混用,必须仔细阅读和测试后才能确定。然而,许多农民在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往往将其与化肥·杀虫剂·农药等混合使用。为了省事,希望达到促进生长·保花保果的效果,苏
植物生长调节剂必须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使用,如黄瓜花芽分化,才能有效。如果用错了时间,得不到想要的效果,甚至会有“副作用”。
一些农民对此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愿意,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就能促进生长,增产增收。所以不看准时机随时喷洒导致喷洒效果不佳,有的甚至减产增收。
从这个角度来说,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正确使用,对农民种植会有很大的帮助。避免调节剂的错误使用,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