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灰象甲(Sympiezomia citri Chao)在贵州常见为害猕猴桃嫩茎,属鞘翅目象甲科短喙象亚科灰象属。分布于贵州、 四川、福建、 江西、 湖南、广东、浙江、安徽和陕西等省。除为害甜橙、柑橘、柚类植物外, 还为害桃、 茶、 枣、 龙眼、 桑、 茉莉和棉等果园附近的许多植物。近期有网友咨询耕种帮:柑橘灰象甲的危害是什么?柑橘灰象甲长怎么样?柑橘灰象甲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柑橘灰象甲如何防治?柑橘灰象甲用什么药治?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柑橘灰象甲危害症状
柑橘灰象甲以成虫为害新梢嫩叶, 咬成缺口和缺孔。有时在叶柄上留下叶脉和少量残缘,幼果有时也受害,果皮被啮食呈凸凹不平的缺刻,后期愈合部成为“伤疤”。果皮被害与卷叶蛾幼虫为害相似, 但啮伤部面积无后者大。
柑橘灰象甲形态特征
雌成虫较雄虫大, 体长9.3~12.3mm, 宽3.5~5.5mm, 雄成虫长8~10mm, 宽3~4mm, 体密生灰白至浅褐色鳞毛, 无光泽。 头管短而粗, 黑色, 背面从喙端至头顶中央区有1条纵凹沟, 其两侧各有1条浅沟伸至复眼前面。 复眼肾状隆起, 黑色。触角膝状, 端部膨大呈锤。前胸长稍大于宽度, 两侧弧形, 背板密生瘤突, 背中线处呈1条细纵沟, 除侧缘区外均为深黑色。鞘翅基部灰白色, 中部具1条灰白色横带,翅面具10行刻点沟,行间着生倒伏状短毛。雌虫鞘翅末端较长狭, 合成近 “W”形, 腹部末节腹板近三角形。雄虫两翅末端钝圆, 末节腹板近半圆形。 卵细长圆筒形, 略扁, 长1.1~1.4mm, 宽0.3~0.4mm。 初产时乳白色, 孵化前浅紫黑色。卵粒单层黏结成大小不等的卵块。老熟幼虫长11.2~13.5mm, 乳白至淡黄色。头部黄褐色,头盖缝中央强内陷。体节可辨认出11节,前胸节及1~8腹节气门褐色而明显。蛹淡黄色,长8~12mm, 宽3.5~5mm。头管向胸前弓弯,上颚呈宽叶状如钳剪隐埋喙端。前胸背板隆起, 中胸后缘稍凹, 背面具6对短刚毛。 腹背面各节横列6对刚毛, 末端两侧具1对黑褐色直伸的棘刺。
柑橘灰象甲发生规律
1年发生1代,一般地区以成虫越冬。福建省福州、闽候和贵州省罗甸、望谟等低温县橘产区,以成虫和少量幼虫越冬。越冬成虫翌年3月底4月中旬出土,在地面爬行上树, 食嫩春梢叶、茎或幼果皮补充营养。上午10时前, 成虫躲在卷叶或花间静息, 中午气温升高时取食, 交尾产卵,假死性强, 受惊即落地。交尾期多在出土后10d左右,有多次交尾习性, 傍晚和清晨交尾者居多,此后3~4d产卵。卵产在两嫩叶或当年生成熟叶片相叠的挟缝处, 十余粒至四五十粒不等,每头雌虫一生可产数百粒卵。成虫产完卵后,用分泌的胶质将两叶和卵块相互黏合,产卵期一般集中在5~7月。 卵历期受温度支配, 当气温为22℃左右时11~12d, 24~25℃时7~9d, 28~32℃时仅5~6d。 幼虫孵化后即落地入土,在3~5cm处取食腐殖质和橘园杂草须根,共6龄。幼虫期最长, 出土时间很不一致。蛹栖深度为10~15cm, 预蛹期约8d, 蛹期约20d。 成虫羽化后, 在蛹室中越冬息留数月。
柑橘灰象甲防治方法
1、在成虫出土高峰期的4月上中旬,根据其受惊坠地习性,摇树拾虫杀灭。
2、用桐油加火熬制成牛胶糊状,刷在树干基部,横刷带面积约10cm。象甲上树即被黏住而死,此胶在常温下可保持2月不干, 胶黏性不减。此法可兼防星天牛和鼠害。
3、4月中旬成虫盛发期利用成虫假死性,在树下铺塑料布,然后振动树枝,将掉落的成虫集中烧毁,连续两次,可以基本消除其为害。
4、春季3月中旬成虫上树前用胶环包扎树干,或直接将胶涂在树干上,防止成虫上树,并逐日将诱集在胶环下面的成虫消灭但要注意胶环有效持续时间,及时更换新环。
5、药剂防治:喷5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或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常规稀释液,对成虫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