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2 21:28 作者:李先生
水稻获得的养分大部分是通过根系吸收获得的,根系营养是作物获得高产的前提和保证。那么水稻是如何通过根部吸收营养的,水稻又是如何吸收营养的呢?
水稻怎样吸收养分
第一,根系吸收养分的过程
1.用交换吸附法在根细胞表面吸附离子。
交换吸附是指根细胞表面的正负离子(主要是细胞呼吸形成的CO2和H2O生成H2CO3然后离解出H和HCO3-)与土壤中的正负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将土壤中的离子吸附到根细胞表面的过程。
2.离子进入根部。
通过质外体,它进入根部。质外体是指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组成的非细胞质开放连续系统。这使得矿物质·水和气体可以自由扩散。当离子通过质外体运输到内皮层时,由于凯氏带的存在,离子(和水)最终必须通过共质体途径到达根或导管。这使得根系能够通过共质体的主动运输和离子的选择性吸收来控制离子的运动。共质体是指植物中细胞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内质网等膜系统连接而形成的连续体。溶质通过共质体的运输主要是主动的。
3.离子进入导管。
离子最终通过共质体途径从导管周围的薄壁细胞进入导管。
二·影响水稻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1.土壤温度
如果土壤温度过高或过低,根系吸收矿物质的速率会降低。高温(如40以上)使酶钝化,影响根系代谢,增加细胞通透性,造成矿物质被动外流。温度过低,代谢减弱,主动吸收缓慢,细胞质粘度也增加,离子进入困难。同时,土壤中的离子扩散速率降低。
2.土壤通风状况
根系对矿物质的吸收与呼吸作用密切相关。土壤通风良好,增强呼吸和ATP供应,促进根系对矿物质的吸收。
3.土壤溶液浓度
当土壤溶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时,根系吸收的离子量也增加。但是当土壤浓度高于这个范围时,根吸收离子的速率不再与土壤浓度密切相关。这是由于根细胞膜上转移蛋白的数量有限。而且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土壤水势降低,也可能导致根系吸水困难。
水稻吸收养分的基本规律
水稻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硅·钙·镁·硫·铁·锌·锰·铜·钼·硼等。碳·氢·氧占植物成分的绝大部分,是大米淀粉·脂肪·有机酸和纤维素的主要成分。碳氢化合物和氧气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一般不需要补充。
氮·磷·钾是水稻的三大元素,需要量很大。单纯依靠土壤供应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分开施用,所以又称为肥料三要素。其他元素的要求或多或少,一般土壤中的含量基本能满足。但随着高产品种的种植,氮·磷·钾的施用量增加,水稻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也在增加。
每生产100公斤水稻吸收的氮·磷·钾量分别为1.5或1.9公斤·0.18和3.82公斤,大致比例为2: 1: 2.5。因为不包括水稻收获前地上部分对根系·部分养分和落叶的吸收,所以水稻实际吸收的肥料总量应该高于这个数值。
而且随品种·气候·土壤·施肥技术等条件变化,特别是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吸收差异非常显著。通常,吸收的氮·磷和钾的量在生长期内从幼苗到成熟是正常分布的。
但是,所有养分的吸收都与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地养分利用率越高。有机物在土壤中的缺乏
了解水稻养分吸收规律,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补充水稻必需的营养元素。所以请认真学习大米如何吸收营养,进一步掌握规律!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