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疫腐病造成烂果通称“褐腐病”。宽皮橘类、甜橙、柚、柠檬均可被害。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台湾均有发生,但以四川较为普遍。凡是秋季果实成熟期间,常阴雨绵绵,疫霉菌得以侵染果实,引起大量落果,则贮运期继续传播为害。近期有网友咨询耕种帮:柑橘疫腐病症状是怎么样?柑橘疫腐病发病原因是什么?柑橘疫腐病如何防治?柑橘疫腐病用什么药?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柑橘疫腐病症状
在田间,为害树干基部引致树皮腐烂时称“脚腐病”,主要为害地面上下10cm的根颈部。病斑中部腐烂,黄褐色,常有酒糟味,边缘水渍状,潮湿时渗出胶液,干燥时胶液凝于树皮表面。一般不为害木质部,若向下蔓延,进一步导致根腐。受害果实,往往先发生于近地面果实,初为淡灰色圆斑,逐渐发暗,不凹陷,革质,有韧性,指压不破,最终软腐后有刺鼻味,高温高湿时,病部生出稀疏白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体。
柑橘疫腐病病原
柑橘褐腐疫霉的孢囊梗与菌丝无区别。孢子囊乳突明显,一般高5~7μm囊顶生,侧生,间生或近合轴生,形状多样,卵圆形、柠檬形、倒圆锥形或瓶形,大小为(30~90)μm×(20~60)μm,平均35μm×52μm;游动孢子囊内形成游动孢子数十个,游动孢子肾形或椭圆形,变成静孢子后呈近圆形,直径8~10μm;厚壁孢子球形,顶生或间生,淡褐色,直径20~45μm。未发现有性孢子。在水中,菌丝分枝处常膨大。该菌是要求中温的疫霉,最高温约32℃,最适温25~28℃。在我国已有多处报道使柑橘果腐。
柑橘疫腐病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或厚壁孢子在土壤内,或以菌丝状态在病残组织或田间的病树上越冬。各种患病寄主亦是菌源场所。结果期间阴雨连绵,游动孢子随雨水溅到果上侵入为害。水源较多的柑橘园,灌溉水常起传播孢子的作用。病果 一旦混进箩筐,运输期间继续接触传病。通常受侵染的果实采收后10d内就发病,但也有少数可潜伏1~2月才发病。由于病菌可侵入种皮,褐腐病果的种子往往带菌。
有利于果腐发生的因素最主要是结果期有较长时期的阴雨天;对脚腐则主要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壤过湿,排水不良,或种植过于靠近水源。此外,偏施氮肥的病重,树冠下部或下垂枝上的果实病多;地窖贮藏较通风库贮藏的病重。
柑橘疫腐病防治方法
1.采收前防治 采收前1个月内,喷施25%瑞毒霉5000倍液2次。
2.采收后防治 以25%瑞毒霉1000倍液浸果,可结合多菌灵、特克多防治青、绿霉病,但瑞毒霉尚未被各国批准作为柑橘采收后防腐剂使用;或以48℃温水或2%苏打水浸果2~4min(温度应准确控制,当天新采的果不宜急于处理)。
3.贮藏期防治 贮藏初期,翻检剔除烂果。
4.农业防治 用抗病砧木、高接、涂白、热水消毒苗木等措施可控制柑橘的脚腐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