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在双季晚稻和单季晚稻上的应用特点。
晚稻正处于田间管理和施肥的重要时期。晚稻生产中,有双季晚稻和单季晚稻。这两个晚稻品种的生育期和营养需求不同,因此晚稻的施肥时期,尤其是氮肥施用时期明显不同。针对以下两种晚稻,本报特别邀请专家分析如何调控施肥。
双季晚稻(晚稻)施肥
双季晚稻因生育期短,分蘖期开始穗分化,穗分化期进入分蘖盛期。其一生只有一个明显的吸肥高峰,即插秧后2~3周形成吸肥高峰,早于单作晚稻,也属于重叠型。双季晚稻的吸肥高峰不如早稻明显,但其后期吸肥量比早稻多。由于晚稻前期水温和土壤温度较高,不利于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因此,双季晚稻要注意适当增加穗肥,可在幼穗分化3354减数分裂期进行两次。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花期氮肥的施用要分阶段控制,因为后期气温会迅速下降,氮肥施用过量不仅会造成水稻贪青·推迟成熟·减产,还会加重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根据上述特点,在双季晚稻施肥技术中,应采用基肥与追肥50/50比例的原则,并在穗分化期适量追肥。在保证穗部饱满的情况下,后期观察秧苗和施粮肥有望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单季晚稻的施肥
单季晚稻生育期长,本田一般可达100~120天。单季晚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转折点属于分离型。该类型晚稻有两个吸肥高峰,一个在分蘖期,一个在幼穗分化期,后期吸肥高峰高于前期,说明单季晚稻穗肥更重要。在不同抛秧移栽栽培方式下,晚稻适宜的基肥施用比例为40%~50%,可保持较高的分蘖率和合理的群体发育。追肥比例为50%~60%,分两次进行。适当追肥有利于增加抽穗后光合物质的积累和运转,获得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设施假氮总量12~16kg/亩,抛秧栽培施氮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肥=40%: 30%: 30%。移栽氮肥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肥=50%: 30%: 20%。
总之,双季晚稻和单季晚稻在氮肥施用时期上是有差异的。前者的原则是:适当增加分蘖肥比例,体现前期推广·中央控制·后期保护的原则。但“早促”不能造成苗多·群体大·无效分蘖多的不良后果。单季晚稻氮肥分配应体现先稳中攻后补的原则,前期适当控制,重点放在大穗上。追肥可分2~3次进行,在高产的情况下,后期应加一次粮肥。
晚稻比早稻更容易缺钾,施用钾肥非常重要。晚稻施钾是水稻健康生长和抵抗水稻抗性所必需的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