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是薯蓣科薯蓣属植物,为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有卵圆形块茎;每株5~10个;宽心形叶子互生,叶柄基部有刺;初夏开花,穗状花序单生;三棱形蒴果;圆形种子有翅。在我国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处于第四位。对于改善居民饮食结构和提高食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红薯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需肥量大,较耐贫瘠,在我国习惯将其种植在普遍肥力不足的旱地、薄地和丘陵上。红薯对三大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所需三者比例大致为1:(0.4~0.9):(1.5~2.5)。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大田生产中,每生产1000kg鲜薯,需从外界吸收氮素4kg、磷素2kg、钾素6.2kg。在高产地块含磷和钾素量较大的情况下,每亩土地产量3500kg的地块所需三者的比例为1:1:2,每生产1000kg鲜薯,需从外界吸收氮素5kg、磷素4.5~4.9kg、钾素7~8kg。
红薯从扞插成活到收获,整个生长过程中对三大营养元素的吸收总量表现为:钾大于氮,氮大于磷。红薯对三者的吸收量均以苗期较少,之后随植株的生长,薯块开始膨大,吸收速度加快,吸收量逐渐增加,该阶段是红薯营养物质吸收的重要时期.决定红薯数量和最终产量。到中后期至收获前1个月左右,地上茎生长速度逐渐变慢,叶面积降低,叶片黄枯率增加,茎叶鲜重变轻,大量光合产物向块茎输送,此时仍需要吸收一定量的氮、磷元素,特別需要补充钾素。三者的总体表现为:钾在茎叶生长盛期前吸收较少,生长盛期及回秧期吸收较多;氮在茎叶生长前期、中期和盛期吸收快,需求量大,回秧中、后期吸收较慢,需求量少;对磷的吸收前、中期较少,块茎迅速膨大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