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2 23:46 作者:李先生
草莓;白粉病的病原特征及防治技术
1.症状识别。该病主要影响植物的叶·花·果·茎,叶柄也可发病。发病初期,叶背出现白色霉斑,随着病情加重,叶缘卷曲成勺状。当花蕾被感染时,花瓣变成粉红色,花蕾无法开放。果实感染后,果实表面布满白色粉末,果实变色,早期果实受损时无法膨大,成为无光泽的果实。
2.发生特点。在生长后期,病菌能形成暗褐色子实体越冬,也能以菌丝体的形式在植株上越冬。草莓白粉病是一种低温病害。病原菌的侵染温度为15-20,5以下不发病,30以上不发病。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草莓白粉病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溅传播到叶片·花·果实上,只要其表面有水滴,就可以完成入侵。该病是否流行取决于温室内的湿度和草莓的生长情况。草莓白粉病发生所需的湿度为50%。湿度越高,越有利于这种疾病的发生。当相对湿度在80%以上,草莓生长势弱时,白粉病极易严重流行。
3.防控技术
1.农业控制。选择抗病品种,如凤翔·桂甘奴等。合理密植一般采用10 cm左右的株距,25 cm左右的行距。草莓在大棚里要及时通风降温。一般在上午11点左右通风降温加湿,下午4点左右覆盖保温。
2.化学控制。草莓生长前期,未发生白粉病时,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保护。草莓生长中后期,白粉病发生后,可喷施内吸性强的10%世高2000倍液或40%福星4000倍液。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