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4 09:33 作者:李先生
二氧化硫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空气污染物。大气中二氧化硫的天然排放主要来自海洋飞沫、土壤有机体分解物、火山爆发、雷电和干热引起的森林火灾等;二氧化硫的人工排放源主要是矿石燃料的燃烧,有色金属冶炼排放、化工产品制造排放等等。
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酸雨的主要成分),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酸雨也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脊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
二氧化硫对农作物的危害多发生在生理功能旺盛的成熟叶片上,而刚刚吐露出来的未成熟的幼叶和生理活动衰老的老叶受害较轻。这与成熟叶片气孔开度最大有关,二氧化硫主要通过气孔侵入,所以二氧化硫危害也主要是从气孔周围的细胞开始,逐渐扩大到其他部分,受害的细胞叶绿体被破坏,组织脱水坏死,在形态上形成许多褐色的斑点。
关于二氧化硫受害的机制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认为二氧化硫从气孔侵入后,遇水变成亚硫酸,并进一步形成亚硫酸盐,在二氧化硫浓度较高时,亚硫酸盐就会在叶片中积累起来,破坏叶片正常生理功能和叶肉组织,从而在叶片表面形成伤斑,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问接影响农产品品质。果树等双子叶植物受害叶片多在叶脉间出现白色或褐色的“烟斑”,逐渐枯萎造成早期落叶,并使植株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下降。也有研究认为二氧化硫危害植物的机理是二氧化硫从气孔进入,逐渐扩散到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细胞,二氧化硫对植物的伤害,起始于细胞膜,改变膜的通透性,使之受害,其中最初受害的部位是光合作用最活跃的栅栏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然后是海绵组织的细胞膜受到伤害,随之叶绿体和叶绿素相继破坏,与此同时,细胞质分离,组织脱水、枯萎、死亡,最后导致叶表面受害,形成许多褪色斑点。
二氧化硫造成的危害程度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也与植物所处的环境条件有关,当二氧化硫的浓度一定时,白天光照强,温度高,空气湿度大时,植物受危害重;反之受害则轻。这是因为光照强,温度高,空气湿润时,气孔充分开放,进入二氧化硫的机会就多,二氧化硫对果树的危害还与其发育期有关,果树以开花期受害最为敏感。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