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甘蓝在中国栽培食用只有五六年的时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紫甘蓝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特色蔬菜品种,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许多紫甘蓝种植户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寿光市洛城街道杨家窑河村附近,不少菜农也选择在露地或拱棚里种植紫甘蓝。但笔者发现,当地紫甘蓝种植管理粗放,收获后品质相对较差,卖不出高价。在此,为菜农介绍优质紫甘蓝的种植技术,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紫甘蓝是一种凉性蔬菜,不耐热,所以夏天的栽培地点要在阴凉的地方。夏季种植紫甘蓝的目的是为了保证8-9月份的供应。因此,在选择合适的养殖地点时,应在养殖过程中精心管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1.适时播种
选择适应性强、耐热的品种,适时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下旬使用小拱棚育苗。
壮苗的标准是:具有未过春化阶段的6 ~ 8片真叶的大壮苗,下胚轴和节间短,叶片厚,颜色深,茎粗,根群发达。这样种植后幼苗延迟快,生长恢复快,对不良环境和病虫害的抵抗力强。
2.种植
种植地点应选择地势较高、较干燥的地方,以利于排水。
种植前应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土杂肥、堆肥、猪粪等有机肥4000 ~ 5000公斤,可混施过磷酸钙20 ~ 30公斤、硫酸钾50公斤,增加磷钾含量。土壤翻耕均匀后,要为畦耕准备土壤。
造边分为平边和脊边。平边一般宽1.5m,长5-7m,棱边宽0.6m,长6-7m。
垄作一般用水稳苗,即先开沟浇水,再在沟中栽苗。平畦就是先挖坑栽苗,再灌溉。种植密度为6050 cm,每亩2000 ~ 2200株。
3.温度管理
定植后7-10天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5-27,夜间温度控制在13-15。
在团棵期和结果期,白天温度控制在18 ~ 20,夜间温度控制在12 ~ 15。如果白天温度超过25,打开薄膜让室外空气流通。温度低于17时,覆盖薄膜防风。
4.肥料和水管理
紫甘蓝需要大量的肥料。除重基肥外,苗期应少施薄有机肥,移栽后一周应随水施少量氮肥(7 ~ 10公斤/亩硫酸铵)。
当莲座叶形成时,在腐熟的人粪便中加入尿素;莲座叶盛开时,应在沟内施腐熟的有机肥和氮磷肥;并且在包芯前期和中期要分别施氮、钾肥(具体追肥量一般为每亩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10-20公斤,过磷酸钙10-20公斤,硫酸钾8-10公斤)。
氮钾肥能提高紫甘蓝含糖量,氮磷肥能提高蛋白质含量,磷钾肥能提高纤维素含量。因此,紫色甘蓝应重视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这是高产优质的关键。
另外,如果土壤过于干燥,容易造成缺钙,也就是常见的“干烧心”。
紫甘蓝生长在缺硼土壤中,会造成产品顶端发育不良,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紫甘蓝栽培过程中还应注意钙肥、硼肥等微量元素的施用。
5.浇水
雨季过热后,要及时浇灌井水,降低地温,增加氧气
紫甘蓝进入抽穗后期后,在叶片和鳞茎包合相当紧密时即可采收。采收标准是叶球充分压实,切去根部,去除外层叶片和破损叶片,叶球干净无土。带有污染物的病叶球茎和烂叶球茎不能作为商品销售。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