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心菜是一种经济的蔬菜。然而,白菜生长过程中菌核病的出现导致白菜产量严重下降。下面我们来讲解一下油菜菌核病的症状、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1.疾病症状
菌核病可在甘蓝的整个生育期发生。病原菌可侵染地面的各个部位,多以茎基部或叶柄侵染。在疾病的初始阶段,会出现水渍和浅褐色斑点。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们膨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并伴有淡黄色晕圈,然后组织腐烂,无臭味。湿度高时,病部出现白色絮状菌丝,可见黑色鼠粪菌核。
2.病原体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病原,属于子囊菌亚门的核盘菌属。寄主范围广,可侵染十字花科、豆科、茄科等多种作物。核盘菌呈鼠粪状,表面黑色,内部粉红色,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子囊孢子镶嵌在子囊壳表面,内含子囊孢子,是甘蓝核盘菌的直接传染源。
3.发生规律
核盘菌是甘蓝核盘菌的初侵染源。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的最适温度为18-22,相对湿度为85%以上。一旦条件适宜,菌核就会萌发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孢子能在5-30发芽,通过菌丝侵染甘蓝植株,引起菌核病。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在菌丝生长受环境因素限制时逐渐聚集形成菌核,能抵御低温、干旱等不良环境,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病残体或种子中越冬或越冬。
气候是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因素,在降雨和高湿环境中容易引起油菜菌核病。此外,在连作、偏施氮肥、种植密度过大、排水不畅的条件下也容易发生菌核病。
4.防控对策
4.1农业控制
(1)从良种中选择不育品种,清除混在种子间的菌核和病屑,从根本上清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
水旱轮作下核盘菌在土壤中可存活4-5年,连作发生严重,但淹水下存活时间大大缩短,建议实行水旱轮作。
科学施肥白菜对NP2O5K2O的需求比为1.0 0.3 1.1。氮肥能促进白菜短暂的过度生长。但部分施用氮肥会破坏土壤,造成板结,并使白菜生长异常,抗性降低,易感病害,导致后期明显减产。在甘蓝生产过程中,要控制氮肥的施用,积极倡导测土配方施肥,采取有机肥与化肥(包括大量元素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的平衡施肥方法。
加强现场管理。白菜后期封闭,环境封闭,适合核盘菌繁殖。所以要做到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相对湿度,减少病菌的接触和传播。结合中耕松土、清理沟渠、排渍等耕作操作,应减少菌核病的发生。卷心菜收获时,菌核大多留在土壤和根茬中。因此,要做好清园工作,及时将病株或叶片清出园外。
4.2化学控制
化学药剂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40%菌克净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等。
4.3生物控制
生物防治作为一种新的疾病控制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