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1 02:12 作者:李先生
目前,拱棚马铃薯已进入开花结果期。这个时期是马铃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要加强水肥管理,及时中耕、培土、除草,注意防止徒长,及时控制各种病虫害。为实现高产,提出以下管理措施:
肥料和水管理
对于基肥充足、植株长势旺盛的地块,可在叶面喷施每亩50公斤的二对水(尿素3、磷酸二氢钾4、红糖5),或喷施天达2116植物生长营养液(植物细胞膜稳定剂),提高马铃薯抗逆性,促进植株健康生长,防止早衰。对植株瘦弱,叶片发黄的田地,要及时追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磷肥20 ~ 25公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灌溉,同时喷施天达2116植物生长营养液。
耕作、培土和除草
要及时耕耘和培育土壤。在清除田间杂草的同时,防止草和马铃薯争夺肥水,可以加厚土层,增强土壤渗透性,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块茎生长的土壤范围,增加地下根茎,有利于块茎膨大,对增产有重要作用。另外,还要防止薯块裸露,形成青薯,降低品质。
防止过长
马铃薯生长过度,植株拥挤严重,枝叶相互遮荫,对马铃薯地下块扩大和高产有不利影响。应采取相关措施抑制过快增长。目前使用的抑制剂主要是多效唑和矮壮素。出芽至开花期,每亩喷洒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80克至水30-50公斤或矮壮素溶液1-6毫克,每7-10天一次,连续两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茎叶中的养分向块茎移动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防止植株徒长,提高马铃薯大薯率,增加产量。此外,及时去除病枝和弱枝,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在芽形成期,及时摘心摘穗,抑制顶端优势,避免养分消耗,促进养分向块茎集中供应,提高产量。
晚疫病和蚜虫的防治
晚疫病。主要症状是叶片正面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叶片背面斑点周围有白色菌丝。预防和治疗方法如下:1。中央病株的处理。当田间发现中央病株时,要将根部和薯块全部挖出,带出田间深埋(深度1m以上),在病斑上撒石灰消毒,并对病株周围50m以内的植株喷洒58%甲霜灵锰锌进行防治。2.田间化学控制。每次用58%硫菌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7-120克(有效成分45-70克),58%甲霜灵锰锌粉剂80-100克,或72%联二脲锰锌粉剂75克,在田间喷洒50公斤水。根据田间发病情况,每7-10天喷一次。如果喷洒后8小时内下雨,及时补喷。
蚜虫蚜虫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卷曲,消耗大量养分,破坏叶片光合作用,传播病毒,对马铃薯生产影响很大。防治方法:用2.5%吡虫啉40-60毫升/亩或4.5%高效氯氰菊酯5-27克/亩,喷水30-50公斤,交替使用,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控制马铃薯蚜虫的危害。
在马铃薯中后期田间管理中,必须做到早行动、早预防。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