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 18:51 作者:李先生
近期,我市刘田、谷城、吉太等乡镇(街道)番茄、辣椒病毒病发生严重。经调查诊断,分别为番茄黄顶病毒病、辣椒弯顶病毒病和番茄辣椒黄弯顶病毒病。下面介绍一些控制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番茄黄顶病毒病
(1)主要症状
植株矮小,新长出的顶部叶子变黄、变小、枯萎且易碎。当植物受到感染时,叶子的叶脉会抽出多个芽,并变黄。
(二)病原体和发病条件
由番茄黄顶病毒或蚕豆(豌豆)黄顶病毒感染引起。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蚜虫、烟草飞虱、粉虱和蓟马传播。豌豆黄顶病毒或蚕豆黄顶病毒由豆蚜传播,番茄黄顶病毒病不通过汁液接触或种子传播。而桃蚜、棉蚜、稻飞虱、粉虱、稻飞虱、蓟马传播的番茄黄顶病毒病,可通过汁液与种子接触传播。蚜虫、飞虱在病株上短时间3小时服药,病毒在媒介害虫体内的潜伏期(包括服药时间)减少8-12小时。被感染的蚜虫和烟草飞虱等病媒害虫只有在取食健康植物短短15分钟后才能传播,此后病毒可以连续传播许多天。但是二代传播不了。
气温高,尤其是夜间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有利于本病的发生。渍水或过度浇水,病害发生严重,昼夜温差在12以上,白天温度不高于30,土壤湿度适中,媒介害虫少或无。
(3)预防和控制方法
1.农业综合防治措施:及时喷洒农药杀灭病媒害虫或在棚内通风窗设置驱虫网,防止病媒害虫进入棚内。种植前,在棚场内表面喷洒15%细菌清洗液300次,然后严密封闭棚室,晴天持续高温,保持棚内闷热3-5天。(3)营造的棚内小气候温度要适中,昼夜温差大,适当控制浇水量,使棚田既能湿润又能干燥。
2.化学防治:选择下列方剂中的2-3种,交替使用。喷洒间隔时间为4-5天,最长不超过6天。多次喷洒至全田无病株出现后,改为15-20天。在喷洒防治病毒病的药剂前,先喷洒4000-6000倍的58%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杀灭田间的烟草飞虱、粉虱、蚜虫、蓟马等病媒害虫,然后用下列药剂交替全株喷洒。
20%万毒清(20%盐酸吗啉胍助剂)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再与植物生理平衡剂(多种微量元素芸苔素)1000倍混合。
6%霉菌毒素酒精超细可湿性粉剂,加水1000倍,再与植物生理平衡剂1000倍混合。
1.5%神展1号(治冰灵航天助手)加水1500倍,再与植物生理平衡剂混合1000倍。
将10%东楼(盐酸吗啉胍芸苔素内酯)水溶液与600-1000倍的水混合,然后加入1000倍的植物生理平衡剂。
加入800倍水的8%嘧啶或600倍水的6%宁南霉素,再按1000倍加入植物生理平衡剂。
6.5%焦冰克泊(以植物酒精为主要成分)水溶液与600-1000倍的水混合,再按1000倍加入植物生理平衡剂。
上述混合植物生理平衡剂也可以用其他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芸苔素内酯的药物代替。
二、辣椒曲叶顶病毒病
(1)主要症状
顶部的几片新叶弯曲收缩,叶片健康,叶片小,顶部生长缓慢或顶部不高,植株矮化。
(二)病原体和发病条件
辣(甜)椒卷顶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害虫有蓟马、粉虱、稻飞虱、桃蚜和棉蚜。该病发生在辣椒苗期,汁液摩擦和种子可传播病菌
目前尚不清楚该病由哪种病毒感染,但已报道其病原有番茄黄顶病毒、辣椒弯顶病毒、豌豆黄顶病毒、蚕豆黄顶病毒、苜蓿黄顶病毒、大豆黄顶病毒等。该病的主要媒介害虫有蚜虫、稻飞虱、粉虱和蓟马。除侵染辣椒、番茄外,还危害茄子等茄科植物,莴苣、菊苣等菊科植物,大豆、豌豆、豇豆等豆科植物。特别是在夜间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渍涝洼地或浇水过多的情况下,导致间隔天使多,病害严重,蔓延。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