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北京市植保站蔬菜病虫害监测点调查,个别大棚发生番茄晚疫病,平均病棚率9.1%,平均病株率21.1%,平均病果率2.7%。入冬以来,虽然本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较多,但总体气象条件有利于设施蔬菜的生长。但阶段性低温少日照、昼夜温差大或闭棚时间过长,都有利于晚疫病等病害的发生。因此,广大菜农应加强管理和预防,谨防番茄晚疫病的流行危害。
症状识别
茎、叶和果实都会被感染。当叶子被感染时,病菌首先从叶子的尖端或边缘侵入,起初表现为水浸湿的绿色斑点。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沿叶脉侵入叶柄和茎,在节间形成褐色条纹状斑点。果实感染后会变硬,患处刚开始是油油的深绿色,后来变成深褐色或棕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可见白色霉层。
预防措施
注意棚内的室温和湿度。入冬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棚内形成冷凝水,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日常管理中,要在控制温度的情况下,及时进行通风除湿,避免植物叶片上结露或形成水膜;浇水应在晴朗的早晨进行,避免浇水后的阴天,并适当控制浇水,以防田间发生病害。
平衡施肥,防止植物过度生长。施肥不当、过早追肥、过量使用氮肥、浇水过多、光照不足、种植密度过高是导致徒长的重要因素。育苗抵抗力弱,易发病,影响结果。应根据天气变化加强管理,避免白白育苗。
进行适当的药物管制。及时去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发病初期或发病初期可使用45%百菌清气雾剂,傍晚闭棚后熏蒸。在棚内可采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8%指甲油-乳油-锰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控制病害蔓延。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