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黄杨绢野螟的发生规律

2024-01-24 17:31 作者:李先生  

根据往年防治病虫害的经验,今后一段时期很可能是黄杨绢野螟的高发期。这个结论是根据黄杨绢野螟的发生规律得出的,详情如下:

该虫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危害,然后开始化蛹、羽化,5月上旬始见成虫。越冬代整齐,以后存在世代重叠现象,10月以3代幼虫开始越冬。各代(越冬代除外)各虫态平均历期:卵9天,幼虫26天,蛹8天,成虫9天。幼虫一般5龄至6龄,越冬代则为9龄至10龄。

黄杨绢野螟成虫体长14毫米至19毫米,翅展33毫米至45毫米。头部暗褐色,头顶触角间的鳞毛白色。触角褐色。下唇须第1节白色,第2节下部白色,上部暗褐色,第3节暗褐色。胸、腹部浅褐色,胸部有棕色鳞片,腹部末端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闪光,前翅前缘褐色,中室内有两个白点,一个细小,另一个弯曲成新月形,外缘与后缘均有一褐色带,后翅外缘边缘黑色褐色。

卵椭圆形,长0.8毫米至1.2毫米,初产时白色至乳白色,孵化前为淡褐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42毫米至46毫米,头宽3.7毫米至4.5毫米。初孵时乳白色,化蛹前头部黑褐色,胴部黄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前胸背面具较大黑斑,三角形,2块。背线绿色,亚被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基线及腹线淡青灰色;胸足深黄色,腹足淡黄绿色。

蛹纺锤形,棕褐色,长24毫米至26毫米,宽6毫米至8毫米。腹部尾端有臀刺6枚,以丝缀叶成茧,茧长25毫米至27毫米。

黄杨绢野螟主要危害黄杨科的小叶黄杨、锦熟黄杨、瓜子黄杨等苗木,要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否则可能造成成片小叶黄杨死亡,影响观赏效果。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人工与化学防治新疆玉米螟 下一篇:甘薯田有斜纹夜蛾发生要巧防治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