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俗称“白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各地均有发生,是保护地和露地黄瓜的常见病害。幼苗从收获期到收获期均可受害,但在生长后期受害更严重。简要介绍了黄瓜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发病机理和防治方法。
一.有害症状:
发病部位主要是叶片,其次是叶柄和茎。起初叶片上有白色小粉点,逐渐向外缘扩展,形成边缘不明显的白色大粉点。许多白粉点彼此相连,直到整个叶子都被白粉覆盖。霉菌层下的叶组织由绿色变为褐色,后期的霉斑呈灰白色,有成堆的黄褐色小颗粒,逐渐变黑。严重的时候叶子背面还覆盖着白色粉末。叶子稍微一碰,白粉就能飞下来,后面的叶子就死了。一般来说,叶子是自下而上发育蔓延的。叶柄和茎上的霉斑和叶子上的一样。叶柄上的霉斑环绕一周后,叶片变黄死亡。
二、发病规律:
该病由真菌单丝感染引起,病原体为专性寄生虫,只能寄生在宿主身上生活。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或大棚作物中越冬,是初侵染源。病原体可以通过气流或雨水在田间再次感染多次。由于白粉病的繁殖速度极快,所以这种疾病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发病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为80%-95%。当温度合适时,疾病流行取决于湿度条件。由于大棚内湿度大,空气流通差,容易发生白粉病。灌溉不当,偏施氮肥,植物生长过度或枝叶茂密,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植物生长弱等。都容易生病。
三。预防和控制方法:
1.抗病品种的培育一般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白粉病,可选择叶片厚、表皮细胞壁厚的品种进行培育。
2.加强栽培管理。生产中要适当浇水,适当增加行距,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加施磷钾肥,控制植株徒长。
3.实施化学控制。发现中央病株,要及时喷洒。可选择1000倍的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0-600倍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隔5-7天喷施一次。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避免白粉病产生抗药性。同时,喷洒的时候也不要忽视了对地面的喷洒。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