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10:29 作者:李先生
玉米纹枯病是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鞘和穗部及苞片上有圆形或不规则的斑点,淡褐色,水样,病部与健部界限模糊。有时茎基部有明显的云纹斑,穗部和苞片上也有明显的云纹斑,导致穗部萎缩F·B,病株茎软,组织解体。一般来说,玉米的发病始于拔节期,在抽雄期发病迅速,吐丝和灌浆期发病严重。近年来,玉米纹枯病发病面积逐年增加,已成为制约玉米高产、高效、优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有效防治玉米纹枯病对提高产量和效益至关重要。为有效控制纹枯病,提高玉米产量,应采取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第一,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可以选择叶片大小适中,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该品种在田间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第二,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实现氮磷钾结合,增加叶面肥的施用。合理密植,提倡宽窄行种植,注意低洼地块雨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植物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
第三,控制病菌的传播。在发病初期,应及时剥离玉米植株下部的部分病叶鞘和叶片,集中销毁,切断病害发生的桥梁。玉米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株,并进行深耕深挖,消除越冬菌源。
四、使用化学控制。发病初期,每亩加入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或20%精枯净可湿性粉剂25克,加水50-60公斤,均匀喷洒在患处。也可以用500-800倍溶液均匀喷洒50%甲基托布津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一般每隔7-10天用药防治一次,连续喷洒两次,提高药物的防治效果。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