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6 06:14 作者:李先生
近年来,随着玉米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玉米锈病成为玉米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生范围广,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使玉米植株干枯,籽粒不饱满,导致减产。轻案良品率降低20%左右,重案良品率高达30%。
一、症状玉米锈病主要危害玉米叶片,偶尔也会危害玉米苞叶和叶鞘。发病初期,发病部位在叶片基部和上部主脉及两侧,散在或聚集的淡黄色斑点,后突形成红褐色疱状斑点,即致病性夏孢子堆。后期病斑形成黑色疱斑,即致病冬孢子堆。玉米锈病严重时,叶片布满孢子堆,导致叶片大量干枯,植株早衰,籽粒不足,导致减产。较重时,叶片从受损部位断裂,全株干枯,产量严重下降。
第二,玉米锈病的发病是由外来细菌引起的。玉米锈菌的冬孢子在5月下旬出现,7月达到高峰,另一个高峰出现在9月中旬。6月底可见夏孢子,8月中旬达到高峰,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玉米锈病侵染期。7月中旬玉米锈病开始发病,夏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反复侵染,8月底达到高峰。田间发病时,从植株顶端开始,向下扩展。
三。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和高温有利于孢子的存活、萌发、传播和侵染,病害严重。
2.土壤和种植地形低,种植密度高,通风差,发病严重。
(1)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如叶丹2号、4号、12号、13号、西域3号等
(2)品种的叶色和毛色与病害的严重程度有关。一般黄叶少叶的品种病情严重。
3.施肥病害的发生与田间施肥密切相关。氮肥偏施或过量施用的发生率严重。
四。预防和控制方法
1.种植优良抗病杂交种,选育抗玉米锈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抗病自交系配制新品种,利用现有抗病品种,如农大108、卢丹50、京杂6号、钟丹2号等。
2.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施磷肥、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物抗病能力。
3.栽培措施:适当早播、合理密植、中耕、松土、适量浇水,营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4.化学防治
化学药剂的作用是抑制孢子萌发,防治病害。
(1)孢子高峰期用药可抑制孢子萌发。喷洒97%除虫脲250-300倍液和50%除虫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玉米锈病早期的药物防治。0.2倍宝美度石硫合剂,25%粉秀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12.5%速多力可湿性粉剂3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20%粉秀灵乳油400倍,97%迪修那原药喷雾250倍,30%福特。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