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玉米螟的防治对策

2024-01-15 19:19 作者:李先生  

玉米螟是旅顺口地区的优势种。它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危害潜力很大,也是旅顺口区玉米生产的主要害虫。如不控制,一般年份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当年损失30%以上。

1.玉米螟发生特点:旅顺口区每年发生2代玉米螟。第一代卵期在6月中下旬,幼虫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心叶。第二次产卵期在8月中旬,幼虫大部分藏在花丝中,部分以叶腋内的花粉为食。4 ~ 5龄后,部分幼虫直接啃咬雌穗顶部的灌浆粒或钻入穗轴,更多的啃食雌穗梗或茎。可见,发生在心叶期的玉米螟(第一代)是造成玉米减产的主要世代,也是必须控制好的重要时期。而发生在穗期的玉米螟(第二代)通过越冬成为第二年的虫源。

2.玉米螟的发生。玉米螟的发生与越冬虫数、气候条件、一代卵高峰期与玉米“感病期”的重合程度有关。一般来说,越冬后百茎活虫数在50只以上,5-6月降水较多、湿度较高,一代卵高峰期与玉米心叶中期重合,第一代玉米螟就会偏生甚至发生。

3.玉米螟防治措施影响防治效果的原因分析:近年来旅顺口区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总防治效果在70%左右,不是很理想。原因如下:(1)第一代玉米螟卵期推迟时间长,玉米产卵的时空分散,使相当一部分玉米螟卵不能被赤眼蜂寄生。赤眼蜂卡质量存在问题,如2000年赤眼蜂卡寄生率仅为77%;蜜蜂羽化日期与田间放蜂日期吻合度不高;蜜蜂纸板的设计不太合理,卡片被点撕会损失更多的蜜蜂卵。蜂牌质量不高,部分村不够重视,以至于田间蜂牌分布不均。由于赤眼蜂活动范围的限制,赤眼蜂在田间的分布也不均匀。受气候影响,蜜蜂放飞时会刮风下雨,对赤眼蜂的杀伤力很大。

玉米螟防治技术: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是防止大龄幼虫蛀干现象的发生。任何单一的防控措施都无法获得非常理想的防控效果。处理秸秆和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省力、无污染的优点,但毕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玉米螟基本不具备远距离迁飞的可能性,所以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是很好的防治方法,比如粉碎后还田,沤制作肥料和饲料,或者用球孢白僵菌封垛。在越冬成虫发生期间,使用杀虫灯诱杀螟虫,也是防治效果明显、无污染的重要措施。赤眼蜂能杀死田间大部分卵。在玉米心叶末端玉米“花叶病”率高的地块,向玉米心叶喷洒辛硫磷颗粒剂可获得更彻底的防治效果。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甜玉米虫害防治技巧 下一篇:甜玉米栽培关键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